首页 >> 资讯 >> 市场预警  >>正文
农机企业发展六大门槛 招招都会致命
【字体: 】【2018年12月26日】【责任编辑:鹏鹏】【阅读:4353 次】

  发展问题涉及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当前,受农机市场阶段性调整因素影响,农机市场的竞争逐步由价格主导竞争向价值全向竞争转变。农机企业需要度过发展战略、找准定位、资源优化、能力提升的门槛,全面规避生存、发展压力。

  发展门槛1:产业资源做好两难取舍

  产业升级的取决因素是资源配置的同步。资源跟不上升级的要求是阻力,满足资源升级需要是动力。从产业升级的途径看,国内农机产业分别经历过履拖、小拖、国二产品、国三产品升级的转型。每次转型都有一些农机企业从舞台上消失。结合产业发展和周期理论实践可以看出,一些取得成功的农机企业,就是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并实现了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曾经着名如今却徘徊不前甚至退出的企业就是缺少这些改变。

  图片10

  目前,我国农机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不到5%。部分企业现有制造设备加工系数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加工精度难以满足产品升级需求。同时,由于中高端配件企业制造发展能力欠缺。我国部分农机企业仍处于地毯式生产水平,制造产品变成组装产品,中高端产品缺乏发展基础。

  面对国四产业升级的生存大考,安涛策略产业专家认为,国内大中农机企业面临着先进制造资源引进、现有资源升级、落后资源转移的多重多维难题。将落后的产业资源进行梯度转移是产业发展通行的做法和规律;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优势,主要靠采购组装。实践证明,每一次产业升级,农机企业配置的资源越丰富,升级的任务、负担就越大。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小四轮拖拉机的兴起,一些区域甚至出现了“小四轮”村现象,随着大中拖主导企业的兴起,周边的小四轮企业纷纷消失;近年来,国内浙江、山东部分区域大中拖企业周围出现数十家、近百家企业同质化竞争、低端化发展的现象十分突出,随着动力换向、动力换挡拖拉机和纵轴流收获机等高端农机产品、国四产品的转型升级,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发展门槛2:精准推进需求市场细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农机企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立足生产、生活、生态,按照产前、产中、产后需求,提供出高品质、高适应性的中高端农机产品,将迎来新一轮成长机遇。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具备全部市场、产品通吃的条件,出现难以覆盖的市场和产品“漏点”。对多数农机企业来说,通过精准查找细分市场,总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

  从产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来看,我国农机产品农机农艺融合、产品质量提升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区域种植模式、农艺标准差异较大,部分农机企业缺乏水田、旱田、丘陵等区域种植模式研究,对平作、垄作、沟作和覆膜作业等需求一知半解。出现产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将水田类产品作为旱田型产品的简化版,在密封防水、地隙、轻量化、小半径转向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将旱田型产品作为水田型产品的转移版,在底盘重量、齿轮箱、后桥等方面难以承受大负荷作业等难题。正是诸多因素限制,国内农机市场需求,仍以区域化市场、区域化企业为主。

  大中企业有稳固的传统优势,小企业同样能够塑造自身禀赋业态。不同企业通过市场整体格局对标,分析市场特点,找出自身存在的个性市场,形成市场互补。结合区域农艺标准和企业自身资源,减少产品作业痛点,培育竞争能力。从终端做起以点带面,培育忠诚客户群体,拓展客户团队,扩大销售空间。

  发展门槛3:继续努力提升产品品质

  农机市场常青的企业主要是品质持续领先的企业。行业“普惠制式”的发展机遇期、同质化的产品供给期已经过去,从整个行业来看,低端质量缺乏优势、中端产品品质缺乏保证、高端产品平台引领乏力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IMG_1266

  尽管国内已经批量推出动力换向、动力换挡拖拉机、纵轴流收获机械的高端产品,但整体市场需求仍然偏弱。与此同时,国内多数农机企业尚没有突破同步器换挡制造、横轴流技术瓶颈,整体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无级变速拖拉机、纵轴流收获机械等产品技术水平存在1-2代的差距。

  随着部分产品市场深度调整,竞争逐步加剧,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导的部分企业不可避免的进入发展“冬季”。纵观国内市场,部分农机企业已经自觉不自觉的进入“低水平投入、模块化复制、同质化竞争” 传统的竞争圈,患上发展“近视症”。扎堆小底盘车不注重产品品质要求,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对于重型农机产品产生的故障,既分析不出原因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动机大修时间,关键零部件的维修时间达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国内拖拉机产品、收获机产品操纵便捷性、驾乘舒适性、密封性等仍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水平;MTBF平均水平不到国际先进企业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二。研发投入不足、国际领先产品缺失、主机和核心零部件发展不协同,制约了国内高端产品的发展,如重型无级变速拖拉机,国内制造能力明显不足,市场需求远大于制造能力。

  实现产品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高度重视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积极注重一般技术指标和产品的安全性、实用性对产品的影响,努力解决农机产品MTBF长期不高的现象,主动适应用户作业的主动性要求。

  发展门槛4:人才建设避免踏空

  优秀人才是企业战略发展的“桥梁”。人才缺失注定会造成战略踏空,企业承受难以忍受的生存之痛。加快人才团队建设是农机企业应对竞争风险、解决发展难题、赢得竞争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

  我国农机工业6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人才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承载发展目标的桥梁。我国农机企业正是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抓住产业升级机遇,成功实现了我国农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球农机制造第一大国。

  善待人才者赢未来。国内一家猎头公司指出,随着近年市场阶段性深度调整,由于实物量生产不足,一些企业由传统旺季“招工难”,转变为阶段性的裁员一刀切,实施人力资源缩减,一些中高层级人才被迫离开。另一些企业将人才团队作为振兴当下、发展未来的主要举措,对内提供员工整体素质,对外招聘企业稀缺人才和领军团队,培育未来竞争的先发优势。

  未来一段时期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关键人才稀缺或人才重视不够,不可避免的遇到人才缺失的问题、企业发展的难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农机企业主要缺失如下方面的人才。一是高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具备改变行业发展格局的高端人才凤毛麟角。国内农机企业普遍缺少熟悉国内外政策环境、产业格局、发展规律、技术趋势、竞争模式、客户管理等国际化高端人才,产业前沿布局能力欠缺。近年,国内部分区域玉米收、大中拖制造企业一哄而上、快速退出的错误决策、非理性投资行为已经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二是资源管理人才普遍缺失。具有统筹、优化企业资源,清晰企业优劣势、实施协同互补的战略咨询人才严重缺失。容易患上发展“远视症”,自觉不自觉的进入“低水平投入、模块化复制、同质化竞争” 发展旋涡。三是发展支撑人才队伍薄弱。具有研发、质量、生产、市场等价值链环节高端拔尖人才不足,长期以来的工艺、材料、液压等制约因素仍然成为发展短板,高端产品研发、制造发展缓慢、品质难以保证、市场开拓乏力,技术生态、管理生态等未有效建立起来。

  图片1

  发展门槛5:渠道优化重点突出发展打败经销商首先要打败竞争对手渠道。高素质的渠道团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忠诚度越高越好。由于厂商不同的利益诉求,农机企业多考虑的是销量的提升,经销商顾虑的则是自身的发展。

  尽管农机工业整体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收、玉米收等主导产品仍出现了阶段性深度调整,部分农机企业、经销商发展举步维艰。市场形势不好,农机企业一方面会给经销商过多压货,造成社会库存积压,经销商资金流占用相应增加。尤其是为应付市场竞争,厂家陷入产品推出怪圈,造成新老产品交替积压。另一方面终端渠道拆的过细、换的太快,发展能力、利润基数减少,就会造成大家都不赚钱的现象,无法形成固定、长期的利益发展协同,遇到市场低迷,更是困难重重。对经销商来说,开始实施订单进货,尤其是在产供于销的情况下,渠道地位、话语权成为主导,经销商开始主动选择能够铺货、盈利较高的品牌、产品,部分区域出现品牌空白现象,渠道利益、优化越来越成为行业敏感的话题。

  平等是合作的目标,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农机企业、经销商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发展,来自于相互的支撑和努力。一是秉承双赢原则,双方合作不是零和游戏,需要双方利益协同,运用双方资源和能力,鼓励、支持经销商,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市场覆盖度,努力实现农机企业发展目标。二是夯实竞争基础。构筑农机企业和农机渠道长效发展机制,由非专营向专营转变,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市场的刀刃上。由坐商向行商转变,更加关注市场、关注竞争、关注用户,实现预测、销售的协同和精准。由重销量向重管理转变,注重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和能力提升,全面提升业务管理、市场管控能力。三是全面构筑发展支撑。加强营销体系建设,以平台资源和整体能力谋求竞争优势。融合农机企业、经销商的价值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全面形成竞争能力。用行销模式主动服务,由发现终端需求向创造、满足和服务需求转变,将竞争对手痛点转变为自身竞争亮点,努力为用户提供购机、作业全程一揽子解决、保姆式服务方案。

  发展门槛6:未来布局不可失察

  传统农机企业布局做大做强,新兴农机企业开始追求做精做专。拥有并实施战略规划,不一定取得成功;缺失战略落地,很难从生存与发展的篱笆中突围。活在当下、谋划未来,是每家农机企业必须考虑的难题。

  醒个大早,赶个晚集,错失机遇必将带来发展之痛。当前,农机企业发展的同质化环境已经不可复制,面临的是差异化的激烈竞争。紧靠地毯式拼装、激进化宣传、价格战销售的模式不复存在。未来资源如何配置、能力如何提升、竞争如何布局,怎么发展、谁来发展、在哪竞争、跟谁竞争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作出回答。缺少战略规划,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划、路径制定和任务分配,只能被动适应市场波动。销售形势好的时候,抓不住大机遇,销售形势低迷的时候,容易造成销量大幅度下滑。缺乏外部环境分析,不进行惠农政策研究,很难抓住产业发展机遇,满足不了终端客户的具体需求。难以依据环境配置资源、提升能力,失去发展机遇。

  如果被动面对市场竞争,缺乏优质产品、独特能力和稀缺资源,随时就会猝不及防、陷入被动。只有加强未来竞争的战略性谋划,深化发展的规律的战略、战术和战法,才能有效履行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实现长远发展、系统竞争,需要进行战略设计,全面对标、综合分析资源优势、不足和能力短板,动态响应、竞争应对。细化发展目标、路径和手段,进行序时性主导、跟随竞争。加强内外部环境分析,把握机遇抓住政策扶持产业、产品机遇,实施针对性的竞争应对。加强竞争对手研究,找出对方的优势和劣势,实现策略性、精准化的竞争应对,全面谋求市场竞争先发优势。选择战略目标、价值观一致的互补性企业,实现双方资源、能力和发展诉求的完美传承和互补,构建新的发展支撑。

( 来源:农机1688网 )


主办:安徽省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承办:安徽省气象局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皖ICP备05001370号 不良信息举报
总机电话:0551-62290194/455/457 客服电话:0551-62290365 传 真:62290199
E-mail:ahnw@ahn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