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成功事例  >>正文
一粒米一颗金 小循环造就大产业
【字体: 】【2012年01月02日】【责任编辑:于梅】【阅读:1467 次】

  做精小农业,带活大产业。临沂市通过打造循环小农业,回归种植模式原生态,擦亮特色农业金字招牌。

  在水稻孕穗时节,追肥扶苗正当其时,可临沂归昌乡葛大村村民王振江却不按常理,每天早晚将上百只鸭子赶到他的10亩稻田里,让鸭子在稻田里穿梭游动。

  王振江说:“鸭子拉屎等于上肥料,第一地里不用上肥料,第二田里的虫子,它吃的干干净净的,也不用打其他的药,你说它能没有好处嘛。”

  水上麻鸭嬉戏,水下鱼儿畅游。利用田中浅水,王大爷还放养了上千条鲫鱼,既起到耕田除草增加产量的作用,每年还能增加六七千块钱卖鱼的收入,一举多得。

  临沂市郯城县农技专家于金来介绍说:“通过在稻田里养鸭,周边搞蓖麻子,使上太阳能杀虫灯,底下稻田里面放上鱼,构筑了一个立体式的生态防御体系,来实现农业的原生态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临沂市归昌乡党委书记张元曙说:“现在我们的米都成了金米了,由原来的一块多钱一斤,到了十多块钱一斤,翻了10倍。”原生态的种植后,过去普通的一粒米,通过深加工,做出了大产业。

  在姜湖米业有限公司,王大爷他们种植的大米,深加工后剩下的米糠、碎米、米壳都被吃干榨净,形成年产值过千万的产业链。

  临沂市归昌乡党委书记张元曙:“下一步我们要做大米深加工项目,比如,大米油、大米食品、膨化食品,拉长这个产业链,使老百姓的收益更高。”

  从还原生态种植,到产品精深加工,如今,特色生态农业正在沂蒙山区遍地开花,处处结果。一朵金银花经过精深加工,就可形成上百个产品远销海内外;小小蘑菇也被做成亿元产业。上百个农业品牌,60多个特色产品,每年为农民增收超过百亿。

  临沂市农业委员会主任武玉学:“我们现在提生态沂蒙山,绿色农产品,就是零污染,原生态。”

  目前,临沂特色种植业面积已达700多万亩,初步形成南粮菜、北果油、西果药、东油茶的特色农业格局,年产值超过800亿元。(基地品牌办)

( 来源:《农业知识》2011年12月第1周刊 )

主办:安徽省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承办:安徽省气象局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皖ICP备05001370号 不良信息举报
总机电话:0551-62290194/455/457 客服电话:0551-62290365 传 真:62290199
E-mail:ahnw@ahn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