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乡村文苑  正文
“薯”出人生
【字体: 】【2016年05月13日】【责任编辑:萍萍】【阅读:2357 次】

    每次周末回家,母亲都要从薯窑里挖一些红薯给我带上,她挖红薯时是非常细致的,先用铁锹,等快挖到红薯时,再改用手扒,扒出的红薯干干净净,红润饱满,然后是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把红薯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入洗净的塑料袋。在我看来,红薯对于父母这些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一代人有着隔不断的情怀,可以说,是红薯给了她(他)们生的希望,甚至是生命。直至今天膏脂横流的年代,她(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红薯的深厚感情和希望。有时候觉得,只要见到了红薯,她(他)们才感觉踏实。也许这就是情有所依吧!

    母亲告诉我,他种红薯的肥料用鸡、鸭等家畜的粪便经沤制而成的,用现在的话说绝对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每次回城每餐必食之,和街上卖的化肥肥田长出的红薯味道迥然不同。不仅父母和我喜欢,妻儿也非常乐意吃红薯,当然妻子的烹饪技术也不可或缺,或蒸或炒,或熬粥或炸饼等等,这些让我们全家吃出花样、吃出新意,也“吃”到了幸福。

    老家的红薯每年可分两季,分别是四月和六月栽植,而且六月的薯苗可以用四月栽植的薯苗打叉而得,既经济实惠,又能整理好四月份的薯苗。栽植红薯非常简单、易生长,对自然条件要求也比较宽松,沟沟壑壑,甚至难以灌溉的山坡地和丘陵地带都是它赖以生存的地盘,只要有土壤和水就能生根、结果。在立秋以就可按早迟依次收获。在饥饿的年代里,它曾是人们救命的食粮,有句话为证:“一年红薯半年粮。”母亲说,在大集体生产时期,每家的口粮不够,每日只吃两餐,而且在吃饭之前要先吃两碗烹红薯或者红薯粥。可见那时期的红薯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口粮,尤其是“青苗不接”时期。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薯曾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虽然衣食无忧,但烦心事往往总是缠身。不是这个吃成了“三高、五高”,就是吃成了肥胖症;今天这个割了一个肾,明天那个患上肝癌……。人们曾想,这个世界原本是越走越舒心越安生,可是谁也没想到,生活富裕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浩劫。随着理性的回归,人们又“蓦然回首”那些粗茶淡饭和慢节奏的生活,走到街上,已经发现人们在回归简单的生活。那些有头脸的官员和高级白邻,有相当一部分人就乐意在家里吃一些环保果蔬和饭菜,除了上班,平时在家就乐意穿一些天然棉质的休闲衣服和鞋子;城里人,周末或节假日都到城外或山里去采野菜;就连档次非常高的饭店的餐桌上也有红薯、玉米、花生等传统粗粮……

    人们青睐红薯,是为它的营养价值而折服。《本草纲目》载,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的功效,红薯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做薯粮,使人长寿少疾。专家也表示,红薯不但营养均衡,而且具有人所忽视的防止亚健康、减肥、健美和抗癌等作用,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营养之王。

    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在家把大人用完以后的铁制香脂盒用铁钉钻若干个小眼,然后把红薯干有上面磨,随着用力的磨擦,在香脂盒的下面就有一层红薯粉,然后再把落在纸片上的红薯粉一口吸入嘴中,那种香香的味道,至今还记忆犹新。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 来源:巢湖市国土资源局  作者:张军华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