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头条关注  正文
安徽专家建议这样吃小龙虾
【字体: 】【2024年05月09日】【责任编辑:泽原】【阅读:848 次】

  99元三斤,麻辣的、蒜蓉的,两种蘸料都给你!进入夏季,又到了吃小龙虾的旺季,烧烤店、小区团购,龙虾一年一度的成为“宵夜NO1”。不过,日前江苏疾控提醒注意哈夫病,建议一次食用小龙虾不超10只。“建议”一下子成为了“话题”,市民半信半疑,爱好者普遍认为“10只真不够”。5月8日,带着读者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肾内风湿科主任张璟。张璟介绍,临床上确实有食用小龙虾诱发哈夫病的病例,但该病病因复杂,引发原因多种多样,她建议:“吃龙虾时不要吃虾头,要大火煮熟烧透,不宜过量,倒也不必限量在10只。”

  龙虾蘑菇鱼胆都可诱发哈夫病

  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乏力、水肿、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酱油色尿等,实验室检查为不同程度的血浆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增高。

  “病因复杂,发病原因不明,引发原因多种多样。临床上确实有不少吃小龙虾诱发哈夫病的病例,但又不仅限于小龙虾。”张璟介绍,在临床上诱发哈夫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夏季有吃龙虾发病的,冬季吃鱼胆发病的,春秋季有吃蘑菇发病的,也有剧烈运动发病的。

  “还有服用药物引发的。”张璟介绍,高血脂病人服用他汀类药物、非法吸食海洛因,以及持续性发作的癫痫病患者,都会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总体来看,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非常复杂,与过度运动、挤压伤、高热、某些药物或毒物、自身免疫病或缺血、代谢紊乱疾病、感染、遗传因素等都有关联。”

  张璟介绍,横纹肌大多是负责运动的肌肉。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物理性因素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肌细胞内容物及毒物溶解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严重时可伴有急性肾衰竭及代谢紊乱,危及生命。

  青壮年高发 集中在长江中下游

  夏季洪灾期间,我省疾控中心也都会发出提醒,不要食用野生小龙虾。

  据介绍,世界上首例哈夫病发生在1924年夏秋季节的波罗的海哈夫海滨,在此后9年的每年夏秋季,先后发现了约1000例哈夫病患者,这些病人均与食用淡水鱼有关。 2000年后,我国部分地区和巴西也相继报道了由食用水产品导致的哈夫病病例。

  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2016~2017年江苏、湖北和安徽等地,共报告了1千多例由食用小龙虾导致的哈夫病病例。据介绍,其中97%以上和小龙虾相关,病例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在夏季,洪涝灾害期间是其高发时段。20~49岁青壮年人群为高危人群,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

  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目前关于哈夫病的发病和淡水水产品体内的哪种成分有关尚不清楚。如果及时治疗,一般很快就可以恢复,但个别病例病情较重,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不一定要限量 但确实要预防

  张璟介绍,医学界也曾多番求证查阅资料,寻找小龙虾等食物中是何种成分诱发哈夫病,“难以寻找到明显规律。”此前曾有报道,哈夫病与洗虾粉有关,但没有证据证明。

  张璟告诉记者,门诊曾有一家患者,爷爷奶奶与孙子吃小龙虾后入院。据了解,孩子的父亲经营餐饮店,清洗好龙虾,一半拿回家,让老人烧好带孩子食用,一半拿到饭店自己掌勺请朋友食用。结果在家里加工食用的祖孙三人齐齐发病入院,在外食用的孩子父亲并未出现症状,“这两份龙虾的区别,就在于加工环节。”

  对于“吃小龙虾一次不超过10只”的建议,张璟认为“倒也不必”,“不能一次性大量进食,但也不必限于10只,这不太现实。目前也不能确定哈夫病与食用小龙虾的量有关。”

  张璟建议,不要食用野生小龙虾;购买时候选择鲜亮饱满的新鲜小龙虾,新鲜肉质紧,且有一定的弹性和嚼劲,烧熟后身体是弯曲的;烹饪时应烧熟煮透,由于小龙虾在自然环境生长,其体内可能存在细菌和寄生虫,所以烹饪时应蒸煮时间长一些,以有效杀灭细菌或寄生虫;不要吃隔夜小龙虾。

  因为肝脏和虾鳃等组织都位于虾的头部,因此张璟建议不吃虾头,同时抽掉尾部虾线(肠道)后进食,“食用时最好是大量喝水,苏打水、白开水都可以,尽量不要喝冰啤酒。”凡进食水产品后24小时内出现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说明进食史。

  张璟提醒,小龙虾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属于中嘌呤食物,所以过敏体质人群、痛风患者等要谨慎食用。

  ( 来源:安徽商报  作者:汪漪 付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