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头条关注  正文
15个行蓄洪区居民将搬迁
【字体: 】【2018年01月16日】【责任编辑:清风】【阅读:10283 次】

我省规划到2027年迁移安置146.33万人,鼓励进城落户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初步编制完成 《安徽省行蓄洪区人口控制规划》,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显示,我省将对濛洼、城西湖、城东湖等15个行蓄洪区内居住在设计洪水位以下及庄台上超过安置容量的人口搬迁至安全地区,计划到 2027年共搬迁安置人口约146.33万人,逐年分步实施。

  行蓄洪区人口逐渐搬迁

  长期以来,我省沿江、沿淮行蓄洪区为流域防洪保安大局作出巨大贡献,但受其功能定位限制,行蓄洪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整体较深等突出问题,属典型的较深度贫困地区。

  调研中发现,我省行蓄洪区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生产生活空间不足。目前行蓄洪区内约15%的群众居住在庄台上,但由于庄台面积小,居住人口多,拥挤不堪,加之公共设施不健全,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迫切需要通过居民迁建,将庄台超过安置容量的人口搬迁至安全地区;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为保持蓄洪能力,行蓄洪区发展受到严格限制。目前,省行蓄洪区中有8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3个省级扶贫重点县,约28万贫困人口,已成为省内较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三是撤退转移损失巨大。行蓄洪区内低洼地人口众多,一旦达到设计行洪水位,大量居民仍需紧急撤退转移,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给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

  “从长远看,解决行蓄洪区群众防洪安全,其根本出路在于将区内居民有序迁出,确保人口逐年减少。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对行蓄洪区内的居民实行渐进式搬迁。据此,我省编制了《安徽省行蓄洪区人口控制规划》,决定对濛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汤渔湖、荆山湖、花园湖、潘村洼、老汪湖、华阳河共15处行蓄洪区进行人口控制,对居住不安全人口以及庄台上的超容量人口进行搬迁。

  规划搬迁146.33万人

  征求意见的规划显示,上述15处行蓄洪区涉及阜阳、六安、淮南、蚌埠、宿州、安庆共6个市16个县(市、区),总面积3855.96平方公里,区内总人口304.05万人,保庄圩现有人口47.01万人,庄台现有人口25.2万人。

  规划共需安置人口146.33万人。其中设计洪水位以下不安全人口约133.81万人,主要集中在城西湖、瓦埠湖、寿西湖、汤渔湖、花园湖、潘村洼和华阳河;庄台上超过安置容量的人口约12.52万人,主要集中在濛洼、城西湖、南润段、邱家湖和姜唐湖。

  搬迁安置计划近期按10年考虑,即2018~2027年。 2018—2020年规划安置人口43.9万人,2021-2024年规划安置人口 73.8787万人,2025—2027年规划安置人口34.2172万人。

  在安置方式上,采取迁入保庄圩、后靠安置、区外安置、投亲靠友或到城镇购买商品房等多元化方法,对行蓄洪区内的居民实行渐进式搬迁:对于已建或规划建设保庄圩附近的人口,充分利用行蓄洪区内已有或规划建设的保庄圩或安全区就地安置;对于区内有安全高岗地的,后靠至安全高岗地安置;对于区内无法安置且区外有安置条件的,依托城镇、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连片新建集中安置区或保障性住房,集中后靠迁出;对于有能力有条件的人口,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引导其通过城镇购买商品房、进城务工、投靠亲友等方式进城落户。

  禁新建和改扩建房屋

  规划搬迁安置的行蓄洪区将停止新增建设项目。在华阳河蓄洪区控制区范围内和引江济淮工程占地区域内,根据省政府“停建令”相关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不得开发土地和修建房屋及其他设施,不得新栽种多年生经济作物和林木。在“停建令”涉及范围外的行蓄洪区内,禁止新建和改扩建房屋,原则上不再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组织和鼓励居民到规划的安置区建设房屋。

  对违反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按违章建筑登记、拆除、罚款等。确有新建、改建和扩建需求的居民,可在区内安全地区或区外实行优先安置。

(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作者:张玉芳 周明 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