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省内动态

郎溪:挖掘乡村价值 塑造“一村一韵”

时间:2023-11-17 

  近年来,郎溪县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挖掘乡村价值,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传统文化、功能定位等实际,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系列精品村庄。

  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晓表示,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省级中心村43个、市级中心村22个,累计完成428个自然村整治,并成功打造了3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品牌村落各美其美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郎溪县毕桥镇灯塔村蒋顾自然村,村口“红色蒋顾,秀美水乡”的标识牌格外醒目,村内路畅水清树绿,农家宅院干净整洁,红色题材的文化墙引人驻足。

  “蒋顾村有160多户人家,在皖南地区属于较大的自然村,历史文化尤为厚重。”灯塔村党总支书记何长斌告诉记者,近几年,蒋顾村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美化的同时,以夏雨初烈士故里为载体,建成郎溪县革命烈士墓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绘制宣传烈士事迹的文化墙13块,为美丽乡村注入文化魅力。

  姚村镇夏桥村路途自然村,同样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

  位于该村的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为“三间两廊”的古民居,建于民国初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930年郎溪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此建立。旧址的红色文化展厅内,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一件件实物,让人们在重温姚村苏维埃政府的诞生经过及其发展历程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017年,路途村启动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我们立足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以革命旧址为轴心,制作‘姚村暴动’浮雕,绘制红色文化墙,布设相应的小品景观,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主题村,以文化人,传承红色基因。”夏桥村党支部书记胡国燕说。

  和美乡村建设,并非简单地将农村环境城镇化,而是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在乡村建设中融入地方特色浓郁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以个性化塑造,形成多点开花的品牌村落,让和美乡村“颜值”与“气质”齐升。

  “在完善农村公共设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各村(社区)按照‘一村一韵’的目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出一个个牵系人文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美丽村落。”郎溪县美丽乡村建设服务所所长戴启贵介绍。

  在姚村镇妙泉村盛村自然村,村子中间的古银杏树可谓镇村之宝。几位游客绕着古树细细观赏,不时拍照。

  “这棵古银杏高28米、树围近10米,树龄有880多年了,是安徽省一级古树名木。”妙泉村党委副书记王友祥告诉记者,在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时,该村特意为古树保护做出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和古树保持20米以上的距离,并用围挡的形式为古树圈出一块100平方米的独享“空间”,围挡内还设置了两位盛村历史名人的雕塑。

  该县涛城镇长乐铺中心村是个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这里是非遗文化“皖南花鼓戏”的传承之地,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2020年,长乐铺村建成了郎溪县首个村级文化艺术展示馆,馆内陈列着出自郎溪画家之手的精美画作、漂亮的玉器瓷器和精致的皖南花鼓戏戏服,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在村民和游客面前。

  走进梅渚镇定埠中心村,沿路的民居彩绘墙上,一幅幅独具特色的“小马灯”人物卡通像活泼多姿,惹人喜爱。该村通过“一墙一风景、一墙一知识”将小马灯表演等非遗文化生动呈现,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一场场儿童参与的“小马灯”表演走进乡村大舞台,则让游客直观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建后管护形成合力

  注重建管并行,构建村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维护的良好机制,是郎溪县建设和美乡村的又一特色。

  沿着通往南漪湖福寿岛的一条宽畅整洁的彩虹路,记者走进飞鲤镇湖滨渔村中心村。 “江南春尚好,乱红沙洲西。平湖新水绿,天晚白鹭低……”一首文情并茂的《湖滨赋》铺陈在村口的文化墙上。

  2018年湖滨渔村启动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依托村庄独有的地理、人文、历史资源,着力打造人居环境优美、湖畔风情凸显、渔家文化浓郁的宜居宜游新村。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还有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游玩。

  好环境如何维护好?记者在该村“生态美超市”找到了答案。设在村部一楼的生态美超市内,摆放了毛巾、香皂、洗衣粉等多种生活用品,墙上的《回收物及兑换标准表》显示:“一次性塑料袋50个兑换1分;地膜1斤兑换1分;泡沫制品1斤兑换1分;农药包装物15个兑换1分……1个积分对应1元钱。”

  “小小积分将村民组织起来,成为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湖滨村党支部书记刘会芳说,自开展积分制以来,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改善,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2021年以来,郎溪县以十字镇新和村为试点,推行生态美超市积分兑换方式,激发村民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创建美丽庭院的热情,并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目前,全县已建成生态美超市87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戴启贵告诉记者,此举有效增强了村民参与环境保护、共管美丽村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他看来,只有把长效管护机制建立起来,美丽乡村才能由“一时美”迈向“长久美。

  “我们健全县、乡、村、组四级管护基金制度,对省级中心村,县财政每年给每村补助管护经费3万元;对市级中心村及其他自然村,县财政每年给每村补助管护经费5000元,确保管护工作常态化进行。”戴启贵表示,县美丽乡村建设服务所定期对各村环境和各项设施维护进行检查,确保省市级中心村和重点自然村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是中国乡村百姓共同的生活向往与追求。

  郎溪县还广泛开展“小板凳”会议,议出共商共治的和谐家园。“小板凳会议”打破以往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时空局限,可随时听取村民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美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同商讨兴村良策。

  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走进青山环抱的姚村镇妙泉中心村,杜鹃花谷景区绿意盎然,农家小院清爽整洁,古树古桥、亭台榭廊尽显古韵之美。

  “我镇以良好生态为底色,通过‘美丽乡村+景点建设’相融合的模式,先后建成了黄家湾、妙泉、夏桥、四青、陈梅村5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另有6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姚村镇党委委员陈林介绍,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各级财政,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在6000万元以上。

  “没有政府投入,就没有美丽乡村。”何长斌告诉记者,2019年蒋顾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从治理环境脏乱差,到户户改旱厕、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村庄绿化美化,再到文化广场、停车场、旅游公厕建设,前前后后花了600多万元,均由县财政投入。

  郎溪县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推进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建立以县级为主、争取上级支持的政府投入保障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整合县发改委库区移民项目、县财政局“一事一议”项目、县教体局健身设施项目、县生态环境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县妇联“星香美”示范带项目。同时,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广泛汇聚社会力量共建和美乡村。

  吴晓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县计划建设18个省级中心村,其中已建成8个、在建3个、拟建7个;“十四五”以来,每个省级中心村总投资约500万元,其中省财政100万元、市财政50万元、县财政200万元,其余部分由镇级配套或整合项目。“十四五”期间还计划建设4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县财政安排200万元。

  郎溪县一手抓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一手抓重点自然村整治,既打造突出亮点,又兼顾均衡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9年至2021年,该县投入1.35亿元,先后建成了钟桥街道金牛村、十字镇新和村、涛城镇庆丰村、凌笪镇下吴村、姚村镇妙泉村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重点自然村整治,即每年选取部分自然村,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以组内到户道路硬化为建设重点,配套建设必要的活动场地,对重点自然村内垃圾处理、农村改厕、河塘沟渠疏浚、村庄亮化进行整治或提升。”吴晓表示,2021年开始按照每村20万元的标准,改善重点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截至目前,已完成428个自然村整治,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400万元。

(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作者:冯长福、陈浩 

主办:安徽省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承办:安徽省气象局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皖ICP备05001370号 不良信息举报
总机电话:0551-62290194/455/457 客服电话:0551-62290365 传 真:62290199
E-mail:ahnw@ahn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