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发布时间:2022-03-21

黄山市梅林实验学校   八(1)班  陈欣然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出来舶口风”。每当初夏时节,从中国的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有较长的连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为梅雨。三时,为夏至后半,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以上两诗句分别指出入梅和出梅的日期,同现在大致吻合。
  由于夏季风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梅雨期长短变化很明显。如20世纪50年代长江中下游的入梅日期,平均在6月10日,出梅日期在7月12日,平均梅雨季为33天,而60年代的入梅日期,推迟到6月17日,出梅日期又提早到7月6日,梅雨期缩短到20天。
  梅雨期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按降水量的多寡,可以将梅雨分成丰梅、枯梅和空梅三种。如1954年是长江流域近百年来未遇的丰梅年,梅雨期长达35天,长江下游的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汉口五个站为例,梅雨期的雨量平均达到454毫米;而1958年则为空梅年,初夏的雨带不稳定,在长江流域,仅在6月26日前后有少量降水,上述五站在梅雨期间的平均总雨量只有30毫米。
  梅雨期的区域划定一般着重考虑局地短期的天气特征,如雨日、雨量、气温、云量和相对湿度等。中国江南一带如浙江、江西及湖南南部,入梅日一般比长江流域早。对长江上游是否存在梅雨,还有争议。因而,大部分人都说梅雨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盛行,这确实不容争议。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是否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六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再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度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
  我的家乡便是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的下游地区,正好也是梅雨所要到达的地区。去年(2020年)是个丰梅年,将近期末考试时,也就是快七月,一连数日阴雨天,令人烦躁。尤其期末考试前几天,暴雨不断,教育局下令,期末前一天放假,在家为期末考试做准备。当时,不少人乐开了花。但梅雨丰期所带来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视的,屯溪那座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老大桥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也终究是撑不住了,在暴雨、洪水的怒吼下轰然倒塌,留给了人们遗憾的背影,消失在历史的烟雨中。还有,当时全国上下防洪抗疫,一个疫情本就棘手,祸不单行,又来个洪水,让人防不胜防。2020年7月7日,因洪水的影响,歙县当日高考被推迟,好在官民一心,共同抗洪,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期待中的梅雨已经到来,让我们拥抱清凉,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和大方,在暴热之前感受最后的凉爽与惬意,且行且珍惜。
  指导教师:陈瑞 黄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