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成功事例  >>正文
竹荪撑开致富伞 特色种植有新招
【字体: 】【2024年08月13日】【责任编辑:泽原】【阅读:985 次】

  在黄山区耿城镇辅村,有一片面积约80亩的竹荪基地。入伏以来,平均每天有60多名村民或在基地里采摘新鲜竹荪,或在车间里忙着烘制加工,生产一派繁忙。

  竹荪是一种菌类,味道鲜美,不仅可食用,而且有药用价值。该基地负责人高飞2012年到江浙一带打工,2018年在福建古田,发现当地生产竹荪,而竹荪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竹屑。想到黄山区是“中国竹子之乡”,毛竹资源丰富,若能掌握这项技术,有朝一日回乡可发挥一技之长回报家乡,便待了下来,虚心学习、掌握技术。

  2023年春节后,他返乡流转农田15亩,试种竹荪。由于没掌握古田与黄山两地气温差异,3月下旬原料下田,菌种受春寒霜冻影响,成活率不高,当年效益没达到预期。下半年他重整旗鼓,流转农田60余亩,注册了家庭农场,建起了全区第一个竹荪生产基地。

  2024年元旦过后,他投入50余万元,购进竹屑、麦麸、复合肥、氮肥,又从福建调进菌种,做好产前准备。修水渠2300米,引黄山泉水湿润基地;建加工车间,购入烘烤机械7台。吸取上年教训,菌料下田时间推迟了半个月,避开春寒,提高菌种成活率;搭建遮阳网5万多平方米,避免夏日高温。

  6月下旬起,竹荪开始采收,入伏以来进入盛采期。鲜竹荪如同伞状,洁白晶莹,清晨出土,上午必须采收结束,否则影响产品质量。村民们将采收下的鲜竹荪装筐运往车间,褪去网状裙衣放进烘盘,推入烘箱烘制,日均成品产量60公斤左右。竹荪采收期3个多月,9月下旬结束。“竹荪通过线上销售,主要销往福建、广东等地。”高飞说,销售收入预计在160万元左右。

  他还推广“一菌一油”新技术,竹荪生产结束后,再种上一季油菜,发挥土地潜力,增加农场收入。农场年付土地租金及劳务工资50余万元,带动农民增收。他计划明年将竹荪面积扩大到100亩,助力家乡产业振兴。

  (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作者:孙国钧 陈宇 )

主办:安徽省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承办:安徽省气象局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皖ICP备05001370号 不良信息举报
总机电话:0551-62290194/455/457 客服电话:0551-62290365 传 真:62290199
E-mail:ahnw@ahn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