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农业经营主体  >>正文
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中大有作为
【字体: 】【2014年04月01日】【责任编辑:凌洁】【阅读:3566 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农村改革步伐加快。通过承包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民,越来越多地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据农业部统计数,到2013年,全国承包耕地流转的面积达到了3.4亿亩,流转比例为26%,比2008年底提高17.1个百分点。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287万户,家庭农场超过87万个。

    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粮食,对耕地的关联度十分高。没有耕地资源的支撑,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也正因为如此,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中大有作为。

    巨大的原料需求要以必要的耕地来支撑

    规模以上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都具有相当的吞吐能力。一个日处理1000吨小麦的面粉加工企业,年需要小麦25万吨以上,相当于70万亩小麦的产量;一个日处理500吨稻谷的大米加工企业,年需要稻谷12.5万吨以上,相当于18万亩稻谷的产量。

    按照传统的习惯,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加工原料主要靠粮食购销企业提供。在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之后,这些加工企业也可以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或从粮食经纪人手中收购。无论是从粮食购销企业购进,还是从粮食经纪人手中购进原料,粮食加工企业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自2004年国家在粮食主产区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带来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十连丰”。粮食增产丰收,加上进口的增加,导致我国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量居高不下。

    来自国家粮食局的统计,2013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6889亿斤,同比增加517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食1649亿斤,同比增加1024亿斤。

    国家掌握了大量的最低收购价粮食,固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粮食加工企业来讲,度日艰难。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国家是本着顺价销售的原则拍卖的。最低收购价加上利费,再加上拍卖手续费,运杂费,从储存企业到加工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进口廉价的东南亚粮食大批量进入我国,成本大大低于国内粮食价格,导致近年来我国粮食加工企业,尤其是大米加工企业,大加工大亏损,小加工小亏损。能够常年维持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大量的中小粮食加工企业处于破产、半破产的边缘。

    粮食加工企业从粮食经纪人手中收购粮食,从一定的意义上看,可以达到就厂收购,减少流通费用的目的。但是,这种收购只能够是季节性的、质量难以控制的、数量是有限的。

    粮食加工企业要想有稳定的粮源,就要顺势而行,积极参与到耕地流转的潮流中去。或者采取独资成立耕地流转子公司的方式,或是与粮食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合作的方式,规模化流转耕地,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和企业生产需要种植所需要的粮食,牢牢掌握主动权。

    人民对粮食品质的需求要以耕地来保证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逐年提高。逐步富裕起来的广大国民,对一日三餐的饮食不再停留在吃饱的水平上。营养、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成为了人民首选的条件。

    近年来,环境破坏造成我国粮食生产品质问题频出越来越突出。过量使用化肥污染土壤,过度开采矿藏污染水土,急于求成发展工业造成环境污染等,面积逐步扩大,污染日益严重。

    2011年,时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公开表示,中国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而环保部2013年发行的《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称,全国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就达3亿亩。

    有数据显示,全国18个主要耕地分布省份中,有13个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其中,耕地质量最好的湖南、湖北、广东全部在列。湖南是中国有名的粮仓,2012年湖南出产大米占全国总量的16%,但同年曝出的"毒大米"事件在全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要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就要从粮食生产的源头上抓起。

    抓耕地保护。靠千家万户种地,很难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有不少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农民种植的粮食,连自己都不吃。为什么?那是受到各种各样污染的耕地。耕地保护是一个大课题,大到需要国家层面采取断然措施。但是,就近期来说,粮食加工企业有条件通过耕地流转来保护耕地。

    对于没有受到污染的耕地,粮食加工企业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流转过来,与当地政府签订保护原生态的协议,在此基础上发展粮食生产,达到无污染生产的目标。

    抓优质品种推广。优质的粮食并不是加工出来的。现代科学证明,优质的粮食,如果过度加工,就会使维生素等天然对人体有营养的物质加工掉,只留下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因此,优质的粮食首先是种出来的。除了无污染的耕地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品种优质。

    我们说现在市场上的大米相对过剩,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个种缘由。过剩的是普通大米,而像猫牙米、中国香米等国家一级米,不仅价格好,而且一直供不应求。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种植国家一级米呢?主要是分散种植,形成不了规模。同时,国家一级米目前的产量还达不到普通杂交稻的水平。因此,粮食加工企业如果流转耕地之后,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

    抓科学种田。有了良田、良种,还必须要有良法才行。所谓良法,就是科学的粮食种植方法。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以适量的化肥,保持粮食的持续增产丰收;以科学的机种、机耕、机防、机收,保持粮食生产顺利进行。

    生活需求的多样化需求要以耕地来开拓

    在日益倡导生活方式科学化的新时代,人民生活的需求显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一日三餐消费的,不仅仅是大米、白面,而是既有主粮,又有杂粮;既有主食,又有副食的多样化消费方式。

    适应多样式消费方式的变化,粮食加工企业就要快速转型,以耕地流转来开拓新的市场。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过去人们不被重视的食品,如杂粮等,往往是不可多得益身健体的好食品。

    玉米、红薯、红小豆、绿豆、荞麦等杂粮食品,在粮食短缺的年代,曾经救过不少人的性命。但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些食品记忆犹新。在哪些缺少食油、肉食、副食补充的年代,人们基本上是以吃某一种杂粮维持生命。比如,产红薯的地方,一年四季吃红薯。“早上砰砰响,中午靠山庄,晚上变个样,还是红薯汤”,就是常年不换样,天天吃红薯的真实写照。而产玉米的地方呢?天天、月月、年年吃的都是包谷渣。所以,进入新时代后,人们都以不吃杂粮为幸福生活的标志。

    时光进入到当今世纪,远离温饱的国人,突然发现得"糖尿病"、"三高病"的人多起来了。查去查来,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米、精面吃多了,大肉大鱼吃多了。如何对付?少吃精米、精面,大肉、大鱼,适度吃杂粮就能够调剂了。

    杂粮中微量元素含量高,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铁、钙、磷、硒、锌之类,而这些微 量元素在精白面中含量甚微(往往在加工过程中丢失)。特别是镁,在红薯中含量极丰,有很好的抗癌、降压效果;杂粮中膳食纤维多,既有可溶性的,也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粗纤维,因此其通便作用十分显著,可有效缓解和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便秘,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杂粮食物的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强体能,并可通过清除垃圾、保留水分的作用而发挥良好的美容效果;杂粮中维生素含量高,像维生素E、维生素B、β胡萝卜素等,都能帮助人体清除氧 自由基,活化机体酶活性,改善内环境平衡,起到积极的抗衰老作用;杂粮营养丰富,营养素全面均衡,含有高比例的蛋白质、氨基酸,其营养效果远远 超过精米白面,是儿童、老年人的最佳副食,可起"营养互补"作用;因为杂粮相对而言体积大,热量低,在肠胃中滞留时间长,可使人产生饱胀感,因此它是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减肥者的最佳首选主食等等。

    杂粮好是好,可是现在农民种植的越来越少了。主要原因是产量低、市场销路时好时坏、收入不稳定等。要发展杂粮生产,还是要靠像粮食加工企业这样有规模、有加工能力、有市场的企业来运作。

    粮食加工企业通过流转农民的耕地之后,一方面可以拿出一部分耕地直接种植杂粮,另一方面可以采取间作套种的方式种植杂粮,既可以有效地利用耕地,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满足了社会需求。

    杂粮不仅可以以原生态,如红小豆、绿豆等直接蒸煮食用,也可以通过加工添加到主粮中食用,还可以加工成固态、液态食用。

    粮食龙头企业流转耕地,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切不可急于求成,违背农民意愿;要根据企业的实力,适度规模流转,切不可贪大求洋;要招聘粮食生产专家或能手,切忌不懂装懂,欲速则不达。

(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龚锡强 )

主办:安徽省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承办:安徽省气象局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皖ICP备05001370号 不良信息举报
总机电话:0551-62290194/455/457 客服电话:0551-62290365 传 真:62290199
E-mail:ahnw@ahn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