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冬小麦陆续结束抽穗扬花期,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进入尾声。连日来,农业气象专家进村庄、下农田,为小麦“把脉开方”,守护丰收希望。
准确及时 开展“把脉”行动
小麦抽穗扬花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至5月,是赤霉病的易发高发期,高温高湿的环境是其发生发展的温床。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室正高级工程师王纯枝介绍,长江流域麦区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重发区。近年来,黄河流域及周边麦区在抽穗扬花期常遇降雨天气,小麦赤霉病呈向北扩展蔓延态势,威胁整个冬小麦产区。
面对这一形势,各级气象部门紧盯小麦主产区天气形势,持续跟踪监测重点区域天气发展,并在关键节点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4月28日,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北蔡辛庄村的百余亩小麦繁种田里,数架专业化无人机正在精准施药。同时,该县40万亩冬小麦“一喷三防”作业均已展开。此前,邢台市气象局预测到未来几天将出现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及时发布防治预警信息,指导农户做好相关工作。
山东省昌乐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在麦田调查小麦生长情况。邵光灿 摄影
陕西省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赤霉病调研,及时共享风险预估信息,多渠道向种植户推送赤霉病预报预警信息。“多亏气象部门的赤霉病预报信息,今年我家小麦基本没受影响,产量和品质有保障了。”5月9日,渭南市阳郭镇阳郭村种植户张先生对前来调查的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专家说。
3月底,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根据小麦发育期天气趋势预测,编写决策服务材料并呈报省委、省政府,指出沿淮及其以南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风险等级高,应做好防控准备,并与省植物保护总站联合制作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材料。省气象部门依托直通式短信平台,为全省5万多小麦种植大户、植保飞防人员和农技人员提供分区域、分时段的精细化天气预报信息,为小麦赤霉病的精准防控提供重要保障。
科技支撑 智慧服务病虫害防控
今年以来,各级气象部门着力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为农服务定量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在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纯枝表示,国家气象中心和江苏等省气象局基于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和“天擎”云平台支撑,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和防治气象等级预报技术和业务系统,为气象部门开展预报预警、相关部门与种植户适期防治赤霉病提供了技术支撑。
江苏省气象部门加强小麦赤霉病气象适宜趋势预测相关研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预测模型,给出13个市的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趋势预测。同时,还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绘制了今年全省小麦气象适宜程度趋势预测空间分布图。
利用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监测产品,河南省气象部门动态监测小麦发育进程。基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累计制作发布小麦春管等专题服务产品80余期,为6市56个重点县提供小麦赤霉病防控精细化气象服务。省农业农村部门依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小麦赤霉病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积极组织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截至4月28日,全省累计预防小麦赤霉病10190.49万亩次。
5月7日,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开展冬小麦灌浆期农情调查。张珍珍 摄影
部门联防 共担“麦田守护者”
“5月3日至6日,北方冬麦区有一次大范围小到中雨降水过程,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风险较高(黄色预警)。”5月2日,一条信息从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发出。这是农业农村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提示。
今年,中国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加密服务频次,于4月8日至5月3日逐周发布小麦赤霉病预警、小麦赤霉病防治气象条件预报,为小麦赤霉病适时防控提供重要支撑。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处长曾娟介绍,今年,各级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建立联合会商、关键天气及时报送、病害警报联合发布等机制,从气象信息交流、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气象致灾风险等病害流行学规律研究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曾娟表示,从各地陆续组织开展的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长期研判、中期研判,以及抽穗扬花至灌浆期的短期滚动预警可以看出,两部门的联合机制在提升小麦赤霉病预报精准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气象部门的防控行动愈发主动。早在3月下旬,气象部门就向相关省份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发送了《预计4月黄淮南部至江淮一带小麦赤霉病气象风险高》的预报材料。此时距离江淮和黄淮南部小麦赤霉病防治关键期还有十几天,农业农村部与各相关省份高度重视,加快落实物资储备,及时优化防控方案。
当前,夏收夏种夏管即将陆续展开,各级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守护麦田行动还在继续……
(阳揣环、唐宇琨、李红梅、王兵、岳伟、周爱春、成林、马洵、白玉洁、陈晓颖、徐敏对本文有贡献)
(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闫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