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农科新品

省农委推荐的蚕品种介绍(5)

【字体: 】【2002年04月09日】【责任编辑:】【阅读:1337 次】
5、871×872 品种来源:871×872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 审定情况:1995年通过国家蚕品种审定。它克服了一般多丝量品种体质弱,秋蚕期产量不稳,繁育性能较差的缺点,适应目前长江流域以及北方蚕区,是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目前已在江苏、四川、安徽、山东、陕西等省推广。 杂交种性状: 871×872为中×日二化性杂交种,正交卵色灰绿色,克卵数1700粒左右,反交卵色灰紫色,克卵数1800粒左右,孵化、眠起、老熟齐一,食桑旺盛、蚕体粗大、青白色、普斑、茧形大而匀正,茧色洁白。抗氟性比苏5×苏6、菁松×皓月显著强。制种性能良好,原种繁育系数较高,中系具有普斑限性特点,制种时可简化雌雄鉴别手续,提高劳动效率。茧层率24~25%,茧丝长1200~1400米,解舒率75%左右,净度94~96分,鲜毛茧出丝率18~20%。 饲养注意事项: ①做好催青保种工作,以达到孵化齐一的目的; ②做好各阶段的消毒防病工作,杜绝病源,防止遗失蚕; ③收蚁及各龄饷食用叶宜新鲜、适熟、偏嫩; ④本品种5龄食桑快,食桑量多,张种用桑片叶需650~670kg; ⑤防止高温闷热,在持续32℃高温,要加强通风换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 ⑥老熟齐一,要及早做好上簇准备工作,上簇不宜过密,簇中不能闷热,要加强通风排湿,簇中目的温度23~24℃为宜,开始上簇时温度宜偏高,有利提高结茧率,减少不结茧蚕。 以上蚕种联系单位:省蚕桑站 联系人:沈素芬 电 话:0551-2655197 6、九华×春早 品种来源:九华×春早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协作育成的一对丝质优、体质强健、好养、发育齐一、繁育系数高、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春、中晚秋兼用的大茧形、丰产型品种。 审定情况:1996年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已在安徽省推广应用。 该品种为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中系均为普斑限性品种,日系均为白蚕,正交卵色灰绿色,卵壳淡黄色,每克卵粒数1700粒左右,反交卵色为灰紫色,卵壳白色,每克卵粒数1650粒左右,蚁蚕体色黑褐色,孵化齐一。正交蚁蚕有趋密性、反交蚁蚕有逸散性。各龄蚕儿眠起齐一,食桑旺盛,喜静,活动范围小,生长发育快,体质强健,饲养容易。正交雌蚕为限性普斑,雄蚕为白蚕,素斑。反交为白蚕。蚕体大而结实。熟蚕上簇齐涌,喜营上层茧,营茧速度快,茧形大而匀整,双宫茧率极低,茧长椭圆形,茧色洁白,缩皱中等,茧层率高,解舒好、净度优,出丝率高,对不良桑叶适应性强,五龄经过在适温条件下7天半左右,全龄经过23天半左右。 饲养技术要点: (1)正交稚蚕有趋光趋密性,为避免因食桑不匀,必须注意及时扩座和匀座,并做好调匾工作。 (2)食桑快、眠性快,各龄要注意适当偏早加眠网。 (3)饷食要及时,不能压,饷食用桑宜适熟偏嫩。 (4)壮蚕期需充分饱食,以发挥大茧形、丰产型、高丝量品种的丰产性能,受饥影响茧形大小。 (5)上簇齐涌熟蚕吐丝快,及时做好簇室簇具准备,捉熟蚕宜适熟偏生。 (6)对粉剂蚕药敏感,用药量过大,有拒食现象 以上蚕种联系单位:省蚕桑站 联系人:沈素芬 电 话:0551-2655197
来自:安徽省农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