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农科新品

省农委推荐的黄瓜品种介绍

【字体: 】【2002年04月09日】【责任编辑:珍珍】【阅读:1947 次】
1、津研一号 品种来源:是由唐山秋瓜X天津棒锤瓜的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系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为中早熟品种。具有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不抗枯萎病,植株生长较状,叶片肥大,深绿色,每株有侧蔓3-5条。第一雌花春天着生4-6节上,秋天6-8节上,以后每隔2-3节出现一枚雌花。 瓜条长纺锤形,深绿色,有明显的棱,瘤,刺白色,瓜条长30-35厘米(指商品瓜标准)。春季育苗露地栽培,一般亩产5000公斤以上,秋季直播亩产2500-3000公斤。商品性状好,适口性颇佳,适于城市消费及加工出口。 栽培要点: (1)施肥:每亩施基肥(农家肥)5000公斤,混入磷酸二胺10-20公斤;追肥3-5次,合计尿素40-50公斤(每摘两套瓜可随浇水追肥一次)。 (2)亩播种量:春季育苗0.15公斤,夏,秋直播0.25-0.3公斤。 (3)亩保苗:3500-4000株(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春播及肥地宜稀些,秋播及瘠地宜密些)。 (4)整枝:侧蔓见瓜后留二片叶掐尖。 (5)苗龄:30天左右(露地栽培)。 (6)病虫害防治:抗病不等于不得病(免疫)。生育期一般不用打治病农药,如发生霜霉病,白粉病可喷撒“乙磷铝”或“百菌清”二次,细菌性角斑病可用“新植霉素”,“链霉素”喷撒,碳疽病可用""百菌通""(DT)防治;用""溴氰菊脂"",""杀螨醇""等,分别防治蚜虫,红蜘蛛,茶蟥螨。 (7)灌溉:应掌握小水勤浇,盛瓜期每一两天浇水一次(视气候条件而定)。 2、津新密刺黄瓜 品种来源:津新密刺是以山东农家优良品种。1985年山东省原泰安地区科委组织鉴定和定名。 特征特性:此品种长势中等,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着生在第5节以上,早熟性强。另外,此品种不仅瓜码密还有“正身瓜”和“回头瓜”交叉生长的特点,故丰产性较强,在低温、短日照的条件下座瓜良好。苗期能适应短时间5度以下的低温,面且对黄瓜枯萎病有一定抗性,故此适于日光温室或大、中、小棚等保护地的冬荐、冬春茬和春茬生产。 商品瓜长约30厘米,外皮绿色,果面有细棱、果刺密集呈白色、果皮薄、果肉淡绿色、质脆、品质好。此品种和黑籽西瓜的亲和力强,适于进行嫁接育苗。但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较差,瓜把较长,相对影响可食部分的比例。 栽培要点: (1)日光温室冬茬生产在10月份进行常规育苗或嫁接育苗,苗龄掌握在35-45天。大棚春茬生产在冬季育苗时苗龄掌握60天左右。在育苗过程中如果温度掌握偏低会使根系老化,定植后发根力弱,甚至发生“花打顶”现象。一旦发生“花把顶”应将靠近生长点和下部的雌花蕾全部摘掉,同时注意提高地温和补水,以促使尽早恢复。 (2)定植后在根瓜肥大生长之前,不宜过早浇水,以免因促秧而影响早期产量。 (3)结瓜期要加强肥水管理。 3、长春密刺 栽培方式为大棚特早熟,播种期1月中下旬,1亩大田需种量1两半到二两,育苗方式是大棚+小棚+电热线+草包。移苗期在破心苗移入营养钵中。定植期在2月下旬至3月月上旬,行株距为40-55×25-27公分,采收期在3月下旬至6月上旬,亩产4000斤。 栽培技术要点:用电加热线育苗,电加热线营养体移苗;定植前一周扣棚、盖地膜,暖棚定植;采收一到二次,追一次稀粪水;晴天中午注意大棚通风。主要防治霜霉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根结线虫、瓜绢螟、黄守瓜、蚜虫。防治方法:霜霉病用64%杀毒矾500倍液、72%克露500倍液;疫病用70%乙磷铝400-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喷雾或灌根;枯萎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托布津500倍液灌根部;细菌性角斑病用50%甲霜铜600倍液、77%可杀得600倍液、60%DTM500倍液防治;根结线虫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用8-12斤,拌细土100斤撒施,深耙20公分或沟施。瓜绢螟、黄守瓜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2.5%功夫乳油4000倍液防治;蚜虫用10%蚜虱净(吡虫啉)5000倍液(每亩10克)、25%蚜青灵800-1000倍液、21%灭杀毙5000倍液、50%宝发1号乳油1500-2000倍液。 4、津研4号 品种来源:天津市蔬菜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中早熟植株长势稍弱,侧蔓很少,以主蔓结瓜为主。叶片较小,深绿色,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强。瓜条深绿色、有光泽、商品瓜瓜条无棱瘤、有较稀白刺、瓜条较直,长35厘米左右、果肉厚、浅绿色。瓜条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开花后7天左右采收,品质优良。除供鲜外还是适于腌渍的主要品种。该品种目前仍是我国各地露地栽培的主栽品种之一,适于春季、二秋的秋露地栽培。春露地亩产5000公斤左右,秋露地2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 (1)要施足优质腐熟基肥,结束瓜期要及时追肥并细致整地。 (2)播种量:春季育苗125克,夏秋直播300克左右。春露地为保苗4500株左右,秋天5500-6000株。 (3)结瓜期应掌握在小水勤浇、追肥少量多次,雨季要及时排涝。此品种虽较抗病,但仍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如用“新植霉素”“农业且健霉素”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另外要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茶黄螨、潜叶绳等虫害。 5、津研6号 品种来源:1976年在津研三号X长春密刺杂交后代中,经三代单株系选育而成。早熟品种。 特征特性:抗白粉病,霜霉病能力强,病情指数为19.21,亦抗就、枯萎病,在病圃中,发病率22%(对照长春密刺发病率为36.9%)。植株长势较壮,叶片中等,深绿色,有侧蔓2-4条。瓜码密,其着生雌花节位,有时可座瓜两条,生长速度快,由开花至采收只需5-7天。瓜条棒状,绿色,长30厘米左右,把短缔细,果顶棱脊呈黄色形成条纹。第一雌花着生在3-5节上,适宜早春保护地及地膜覆盖栽培。前期产量(开始采收十五天内的产量)一般稍低于长春密刺,若栽培得当(按栽培要点实施)却高于长春密刺(在天津郊区及河北省邯郸均有此先列)。亩产可达6100至10000公斤以上(总产高于长春密刺)。品质中上,有甜味。可在早期黄瓜淡季上市,增加经济收益。 栽培要点: (1) 亩保苗3000-4000株。 (2) 早春育苗要注意: 苗期温度应比“长春密刺”高1-2度(白天25-30度,前半夜16-18度,后半夜13-14度);苗龄35-45天;不宜大蹲苗。 (3)要适时(花后6-7天)采收(我市汗沽区菜农在其生理苗龄亦叶一心时,用200PPM(折合万分之二)“乙烯利”喷撒一次,则大大提高了前期产量,达到节节有瓜。 以上黄瓜品种联系单位:省农委菜办 联 系 人:王亚林、丁作坤、李化武、郑久坤 电 话:2611222 邮 编:230001 资料来源:安徽省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