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基层一线  正文
舒城县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让畜禽粪污“变废为宝”
【字体: 】【2024年04月29日】【责任编辑:萍萍】【阅读:463 次】

  2021年,舒城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支持自我服务的规模种植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带动县域内畜禽粪污就近还田,推动化肥减量,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达到循环利用、农户增收、生态保护的多赢效果。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6%,项目区有机肥使用量提高21%,化肥减量10%。2024年1月29日,相关做法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

  健全粪肥利用体系,奠定种养循环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探索创建养殖场粪污消纳利用多种模式,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其中两种粪肥还田运行模式,进过三年的试点、积累和完善,逐步构建粪肥还田主要社会化服务体系,参与项目承建403家(次)。完善粪污收集设施。引导主体积极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粪污设施配备,其中完成建设粪肥积造车间5家,完善粪污收集设施166家;建造雨污分流大棚26座;具有种植规模的养殖场参与项目实施,建设粪污处理氧化塘设施9家。升级类污处置装备。积极推动各类承建主体升级粪污处置装备,引导主体购置吸粪车33台、运粪货车116台、铲车25台等机械装备,升级粪污处置装备99个,全县建池并铺设沼液运输管道50000多米。构建综合利用体系。全县开展粪肥收集、处理、运输、检测和施用全环节自我服务规模种植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398家,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粪肥还田专业化组织5家。通过对规模养殖场的粪肥收集、处理、检测和集中处理加工,推广到户应用面积占20%以上。全县畜禽粪污消纳能力进一步增强,统计试点示范粪肥应用面积占80%以上。

  因地制宜创新技术模式,打通种养循环堵点痛点。探索出适合该县粪肥还田的三种技术模式:一是截污建池、发酵还田。通过固体畜禽粪污经好氧堆腐处理还田的技术模式,由粪肥还田专业化组织将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污经堆沤池等“三防”设施好氧堆肥发酵处理达标后,通过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机制,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如千人桥镇鹏翔生态园和柏林乡雨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造300平方以上雨污分流大棚,开展槽式堆肥,发挥长效机制。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茶果蔬等经济作物,累计实施15.98万亩次。二是一场一策、制肥还田。通过液体畜禽粪便收集经厌氧发酵成沼渣沼液(或沤成肥水)还田技术模式,由规模种植主体在各自田间地头开挖三个配套的池子,即:沤粪池、清水池、配比池,用吸粪车收集养殖场的沼渣沼液或沤粪肥水放进沤粪池,从沤粪池和清水池按一定的比例抽取粪和水,放进配比池,再从配比池通过管道或水渠到大田。如种植1000多亩稻(麦)的千人桥镇五里桥村山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田间地头开挖沤粪池实行“三池配套、二次过滤、一管(渠)到田”这种液体粪肥还田模式,实现“一增”(产量)“一减”(化肥)项目目标。该项目主要适用于粮食作物种植区域,全县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8.10万亩。三是集中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生产成商品有机肥还田技术模式,通过有机肥生产企业与养殖场的畜禽粪污签订粪污收集合同、定期清理粪污,生产加工成商品有机肥进行销售,实现有机肥商品化还田。如安徽浪森生物有机肥厂和舒城县沃土生物有机肥厂两家有机肥生产企业,与全县养殖规模大的企业(如南港藕塘成雄风养猪场、城关镇邓岗村金源农牧公司等)签订粪污收集合同,进行市场化运作,将粪肥用到大户与大田中去,累计推广面积2.4万亩次。

  加强肥效实时监测,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三年来在核心示范区共收集、处理、施用畜禽粪污堆肥、沼渣、沼液以及使用商品有机肥22.6万吨,其中堆肥15.2万吨,沼渣1.7万吨、沼液4.5万吨,使用商品有机肥1.2万吨。一是定位试验示范。根据不同作物需肥特点,坚持在水稻-小麦、蔬菜作物上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定位试验11个、示范试验9个。探索粪污还田的耕地负荷以及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建立适宜于粪污还田的不同作物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体系。2023年,全县试点面积达10万亩,涵盖了粮食、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多种产业,就地消化了100多家养殖场的30万吨畜禽粪污。二是开展效果监测。每年分区域、作物与不同技术模式布置监测点30个,通过监测土壤养分、作物产量与品质变化,探索粪肥施用在作物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化肥减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为舒城县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提供数据支撑。项目实施以来,该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5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6%。三是强化培训指导。舒城县紧紧围绕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粪污源头减量、收集处理模式等内容大力开展培训和指导,并根据作物类型,结合农时分类指导种植户科学使用粪肥、沼渣、沼液和有机肥,在施肥的关键时间节点,加大宣传和技术指导力度,引导种植户集中基施或追施。共开展技术培训班6场次,现场会7次和现场技术指导20场次,培训人员2000人(次)。

  强化地方品牌建设,激发种养循环内生动力。科学遴选和培育主体403家(次),创建核心示范面积36.48万亩,其中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使用液态粪肥还田18.10万亩,果蔬茶等经济作物使用固态粪肥还田15.98万亩,商品有机肥推广2.4万亩。推动全县主导产业粮油和蔬菜高质量发展,该县黄姜、茶叶(舒城小兰花)等地标产品得到长足发展。干汊河镇乌羊村周瑜家庭农场,生产300亩舒城黄姜,在项目带动下,黄姜品质、产量得到提升,种植效益逐年攀升,该家庭农场由过去购买化肥每亩生产成本2500元,降至现在每亩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成本1500元。舒城县草莓种植基地里,畜禽粪便经发酵产生的液体有机肥通过有机肥输送管道均匀地输送到草莓根部,实现亩均成本降到1000元以下,亩均效益增加了5000元左右。“中国美丽茶园”舒茶“九一六”茶园通过连续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改善了土壤、提升了茶叶品质,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 来源:舒城县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