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头条关注  正文
收获的味道!江淮大地用科技守望丰收
【字体: 】【2024年05月25日】【责任编辑:萍萍】【阅读:644 次】

W020240525031052704475.jpg

马鞍山市花山区小黄洲一片成熟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农机手正紧张收割小麦。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月的江淮大地,到处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弥漫着收获的味道。“三夏”期间,安徽锚定千亿斤江淮粮仓目标,计划投入大型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7万台,确保颗粒归仓、丰收到手。

  霍邱县双盈粮食种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的1560亩小麦又迎来了丰收的景象,亩收1000斤已成定局。该社法人李士银脸上又露出了丰收的喜悦。李士银是当地有名的种田能手,“今年我们小麦生产从耕、种、管、收、烘5个关键环节上,都力求做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有效配套。”李士银告诉记者,通过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合作社产加销产业链条初步形成,粮食综合生产水平、单产总产及效益也逐年提升。

  庐江县恩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粮食种植面积3251余亩,当前合作社基地内的小麦已进入黄熟期,距离开镰收割尚有十余天,田间麦穗低垂,籽粒饱满,丰收在望。

  “我们积极开展‘一块田六化集成’示范区建设,选用抗性优质小麦品种扬麦25,坚持精耕细作,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和粪肥还田利用技术,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科学运筹肥料和农药管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健康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今年该社不仅依托益海嘉里(合肥)粮油加工有限公司,实行小麦订单化生产,还通过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展小麦机械化条播,借助北斗辅助系统,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

  安徽春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六安市金安区木厂镇,原年均产量在350公斤以下,田间积水、赤霉病防治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今年,合作社通过智能装备应用,小麦田的三沟开挖,使用“北斗”定位系统,保证沟深有度、沟沟相通,确保能灌能排、杜绝积水现象造成减产,播种的条拨机安装精播仪做到每亩的用种量、用肥量精准可控,既保证了基本苗数,又调节了均匀度。

  定远县董如福种养殖家庭农场流转经营耕地面积513亩,当前500亩小麦长势良好,预计单产510公斤以上,总产255吨以上,纯收益20万元以上。农场积极应用小麦精耕细作集成技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田、良机“四良”模式,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田变大田,加大秸秆及粪肥综合利用,提升地力水平。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安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组织农机技术人员、一线土专家、企业服务人员等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开展作业咨询答疑,力争用10天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小麦抢收任务,机收率稳定在98.5%以上,损失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W020240525031052831153.jpg

小麦收割后及时转运,确保颗粒归仓。

(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彭旖旎 段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