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城县高峰乡高峰村,有一处11间300多个平方米的简易平房,一个精明的中年汉子,整天忙忙碌碌,他叫陈军,今年42岁。他在这所简易的平房内,饲养着自己精心摸索培养出来的致富宝贝——白玉蜗牛。
穷孩子早当家,创业路多坎坷。高峰村位于高峰乡东南一角,属于舒城县西南山区村,距离县城有五十多公里,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和这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陈军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他先是做泥瓦工。由于年纪小,瓦工活又累又苦,收入又不高,不到两年,他就改行学做服装。虽然手头积蓄不多,但是受到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大环境的熏染,强烈的创业欲望冲击着他一颗年轻的心。他毅然决定在杭州租房办起了服装厂。乡邻们看到陈军是一名诚实能干事的小伙子,不少人将还不到二十岁的女儿,让陈军带到外地做服装活。陈军也没有辜负乡邻们的一片好意,每年春节回家,他都把一同出去的女孩子们安全地带回家乡,还逐个送到他们父母身边。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袭来,拿不到订单,服装厂的生意渐渐萧条下去。他需要另谋出路。那时候,他经常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搜索合适的创业道路。他看到一则广告,说养牛蛙可以致富,但广告上的配图引起了他的警觉。他说,他是农村的孩子,一眼就认出广告上的配图是癞蛤蟆,不是牛蛙。通过仔细辨别信息,他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家养殖蜗牛的企业取得了联系。于是,他千里迢迢赶到这家企业学习蜗牛养殖技术。不断地钻研技术,不断地改进饲养方法,他逐渐尝到了养殖蜗牛收益带来的喜悦。他决定扩大养殖规模,收获更大的收益。他到邻乡镇租用四十亩土地,发展规模养殖。由于当年低温天气来得早,雨水又偏多,蜗牛产量大幅度下滑。除去生产及人工成本外,当年养殖蜗牛亏损50多万元。
开弓没有回头箭,惟有奋斗才有出路。巨额的亏损,让一家人背负起了沉重的负担。父亲疼爱儿子,反对他继续搞养殖,好在妻子默默地支持着他。他说,已经亏了,不继续干,也没法翻身。他又回到老家,建起了数间平房,平房里用砖和木纱网砌出3200多个格子,每个格子1平方米左右,每个格子里圈养着大大小小的蜗牛,一茬接一茬地饲养、出售。由于他良好的口碑和声誉,种苗、饲料等上游商家和养殖场的雇工,都不催要货款和工钱,使他减轻了资金上的压力。终于,他的蜗牛养殖场生产步入了正轨。他和上海一家公司顺利对接,成品蜗牛全部销售给这家公司,从不愁销路。对温度、湿度的精准把握,对投喂强度和间隔期的准确掌控,他养殖的蜗牛个大、肉质好,深受客户青睐。如今,他夫妻都是养殖蜗牛的行家里手。他还另外培养了两名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都能独当一面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服务。他父亲主要负责在流转的土地上种植各类蔬菜,作为蜗牛的饲料。他还雇佣了多名留守老人和妇女,帮助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致富路上传帮带,辐射示范不辞苦。至今,他在养殖蜗牛产业上摸爬滚打已有15年了。事业上的成功,使他的影响力日渐扩大,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人接踵而来。如今,他与6个乡镇9个基地实现了合作养殖。以自家养殖基地为基础,“1+9”养殖基地实现了联营发展,联营基地蜗牛成体年产量达近50 吨、产值300多万元,利润近200万元。他负责对各个养殖基地的技术指导和成品销售。有的养殖户缺乏资金,他就给于垫资支持,使所有与他合作的养殖户实现了“无风险”创业。霍邱、桐城等地商户主动与他联系,商谈养殖事宜。本乡一家从事多年家禽养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转产养殖蜗牛。
小小蜗牛,在山村兴起了一片大产业,开拓出了村民的致富路。
( 来源:舒城县高峰乡政府 作者:华兴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