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基层一线  正文
金寨县沙河乡:高山茶叶铺就村民致富路
【字体: 】【2022年07月18日】【责任编辑:紫雨冷月】【阅读:1610 次】

  好山好水出好茶。金寨县沙河乡位于皖西南大别山腹地,地处江淮分水岭,一乡连鄂、豫、皖三省,总面积16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1%,境内九峰尖、康王寨山上至今保存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山中珍珠黄扬、野生古茶、灵芝、天麻、茯苓、黄精、竹节三七、重楼、大鲵、黄羊、麝香等珍稀动植物丰富。白沙河、牛山河穿境而过,养育着沙河乡15000余人,“三山夹两河”的乡域地貌特征形成了沙河乡独特的山区气候,野生高山茶叶漫山遍野,覆盖整个沙河山区。

  元代李德载的绝美佳句“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蘭膏四座香”描写了古人品茶的场景。又有人云,“半壁山房待明月,一壶清茗酬知音”,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茶的喜好和偏爱。沙河乡茶文化历史悠久,世世代代人民都有喝茶的习惯,每天清晨,在瓜果飘香的小院,烧上一壶山泉水,泡一杯自制高山野茶,品尝一口,心情无比舒畅。“无茶不敬意”,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是沙河人自古传承的民风习俗,淳朴的山里人家中来了客人,首先奉上一碗自制上等好茶。沙河乡全乡4000余户15000余人,每户一年用干茶至少10斤,多则数十斤,如果全部靠买,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沙河乡林地土壤和气候都适宜茶叶生长,大量的高山野茶养育了沙河乡世世代代勤劳的人民。

  沙河人民依托丰富的野茶资源,在每年的清明、谷雨前后,就自发相约采茶,茂密的山林中采茶人的欢声笑语不绝入耳。下山后,通过手工炒制烘干,备下全年自己喝的茶叶,多的就卖给收购茶叶的商贩或是送给亲朋好友,这样既省下了买茶钱,又增加了家庭收入。丰富的优质野生茶叶资源让沙河乡群众品出了甜头。

  从金寨县城驱车近两小时,来到沙河乡康王寨山脚下,再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两小时,就来到了高牛野生茶叶基地,山顶云雾缭绕,山涧溪水潺潺,苍松翠柏,奇峰怪石,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仙境一般。树林里,一片绿油油、含翠欲滴的茶叶让人眼前一亮,摘下几片茶叶放入口中,欣赏美丽的风景,品尝别有一番风味的高山云雾茶,心情顿觉舒畅无比。随行的茶厂负责人丁周顺说,自己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金寨县海螺寺茶叶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野生茶开发和为当地农户加工茶叶。现如今自己的仿野生茶叶基地已达200余亩,茶园不施肥不打农药,每年只需要砍除藤蔓荆棘和清理茶园杂草,林中落叶经过多年腐烂形成循环利用的有机肥。据丁周顺介绍,其哥哥早年毕业于安徽省屯溪茶叶学校,有着几十年的种茶和制茶经验,自己的茶叶合作社在其帮助下,栽种的茶叶芽头壮,叶片厚,制作出的干茶色泽好,口感强,久冲不淡。产品畅销上海、合肥、浙江等地,每年仅此一项就收入十几万元。

  位于沙河乡香铺村的沁香园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孔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女强人,据其介绍,自己于2014年成立金寨县沁香园茶叶合作社,开始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近年来,在沙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己的仿野生茶叶基地初步扩大,现如今基地已有茶园320亩,自己的茶厂不仅仅只制作自己的茶叶,还帮助其他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加工茶叶,茶厂每年生产和加工的茶叶达8000余斤,年收益20余万元。

  “基地+农户+订单”让农民富起来。近年来,群众渐渐不满足靠采野茶增加收入了,家家户户有剩余劳力的群众,开始采摘野茶果实,在自家山场林下上种起了茶业,不施肥不打农药,完全仿照野生生长环境,这样的产出的茶叶与高山野生茶并无差别。茶叶增收了,自己喝不完,就采下来卖给茶叶加工企业。如何让沙河乡优质高山野茶走入市场,在茶叶高端市场打响沙河茶叶的品牌,让茶经济带动全乡群众脱贫致富是沙河乡党委政府当前正在积极谋划的重头戏。

  沙河乡党委政府瞅准茶产业前景广阔,依托乡內林地面积广阔、适宜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鼓励全乡群众大量发展茶叶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1年,沙河乡投入200余万元资金建成标准化茶叶加工厂3处,鼓励茶叶合作社租赁并入驻加工厂进行标准化加工和生产。继续扩大仿野生茶叶种植规模,带动全乡200余户农户发展茶叶种植,将茶叶卖给茶叶合作社或者在市场上自行销售,全乡目前茶叶基地达1500余亩,年产值达750余万元。沙河乡的茶叶因其质量优良,在上海、合肥、浙江等地备受青睐,干茶制品供不应求。每年茶叶加工企业还带动100余人在茶厂帮工,为全乡脱贫人口再就业提供了条件,每人每年仅此一项就增收5000元以上,全乡靠发展高山茶叶实现家庭经济增收的农户逐步增多,每户每年增收3000—5000元以上。沙河乡的茶经济越来越红火,受益群众越来越多,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举足亲重的作用,正是这一片片小小的叶子,铺就了村民致富路。

  (来源:金寨县沙河乡人民政府  作者:熊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