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基层一线  正文
蒙城县:多举措抓实秋杂粮生产,助力粮食安全
【字体: 】【2022年08月12日】【责任编辑:紫雨冷月】【阅读:890 次】

  为切实抓好秋杂粮生产,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蒙城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粮食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全力推动秋杂粮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和丰产丰收。

  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生产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在充分考虑区域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种植制度、种植习惯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秋杂粮生产目标,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对标对表目标任务,及时分解落实秋杂粮生产任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农户发展适宜当地生长、经济效益良好的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等秋杂粮作物。2022年,全县秋杂粮面积达到175万亩左右,其中玉米154.8万亩,高粱8.5万亩左右,红薯3万亩左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万亩,大豆轮作2.4万亩。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生产扶持力度。加强资金统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秋杂粮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秋杂粮高质高效和稳产增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以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为抓手,建立玉米、大豆等作物高产、高效示范田,以点带面,促进杂粮生产发展。通过现场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实现杂粮区域性均衡发展。

  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坚持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等各类专家和技术人员作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加大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配套栽培技术,加快引进新型高效农机具,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行轮作、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以增加杂粮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

  强化主体培育,提升种植规模效益。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抓手,大力培育从事杂粮生产经营的规模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产销协作关系,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切实解决农户销路问题。

  (来源:蒙城县种植业发展中心  作者:李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