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头条关注  正文
气象扶贫馆搬上网 特色农产品叫得响
【字体: 】【2019年04月04日】【责任编辑:于梅】【阅读:1837 次】

    201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大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为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中国气象局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向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发出倡议,以本省各级气象部门的定点扶贫县、定点扶贫村为主,收集整理农特产品信息,建立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信息资源库。同时,鼓励在遵守有关纪律规定的前提下,利用职工食堂采购、工会福利及个人购买等形式,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中国气象局依托安徽农网公益助农平台“爱农帮”和旗下电商平台“聚农e购”的技术优势及平台建设经验,搭建网上气象扶贫馆,展示全国各地300余款特色产品。本版聚焦扶贫馆中三种特色农产品,挖掘其背后的气象故事。

一粒小米一碗粥

    这是一粒小米从种植到分拣,再到批发、加工、摆上货架及线上售卖,最终成为餐桌上一碗营养粥中一员的故事。

    6时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

    早上不到6点,突泉县太和村东山屯的吴凤友夫妇就下地干活了。从2015年开始,他们就和突泉县太和米业有限公司合作,为其提供小米原材料。

    “之前给当地供粮,一年的收入约两万元,自从定点供给太和米业后,我们每年差不多能收入5万元。”说完,吴凤友的老伴儿不好意思地笑了。

    8时 村民赵玉书家的承包田里

    刚吃过早饭,突泉县气象局的职工尉德康就来到赵玉书夫妇的承包田里维修气象仪器。他站在凳子上,一边维修设备,一边耐心地告诉赵玉书夫妇如何读取数据、使用仪器。

    “俺们之前种地就是撒种子,成熟后用农机或用手扒拉着脱皮,最后筛选米粒。在小尉他们的帮助下,现在我们会看仪器数据了。根据这个播种、浇水,产量也上来了。”赵玉书笑着说。

    作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谷子要想生长发育得好,最主要看两个条件:一是方便灌溉,谷子对水的需求很大;二是土壤的透气性要好。突泉县气象局紧抓这两个条件,适时开展气象服务。

    12时 村民王德才家中

    过了晌午,大家陆续扛着锄头去干活。村民王德才在手机上打开“突泉三农气象”APP,“我主要看看天气,有没有霜冻、雨,这样下一阶段才能按时播种。”

    记者了解到,该APP是由突泉县气象局自主研发、面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开展针对性气象服务。此外,突泉县已成立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建成以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气象预警显示屏、微信为主要手段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14时 突泉县太和米业有限公司

    走进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一排排机器“嗡嗡”作响。太和米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加工小米等能够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链条的有机食品。高效的加工设备,优质的加工环境,让这里充满商机。

    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公司经理丁善文正在热情接待来自北京的客人——大客户崔丽菊,她那里目前已经累计进货八九千公斤小米。

    “太和村是出小米的好地方,价格公道,在北京销量非常好,还获得过全国性奖项,我们愿意长期合作。”崔丽菊口中的奖项是指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太和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太和小米”被收录于《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一书。

    “太和小米色泽金黄、香味浓郁、口感细腻,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B2和多种矿物质,已连续4年获得有机食品认证,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丁善文说。

    18时 电商平台前

    “亲,我们的小米是绿色有机的,您放心,拍下后我们立刻发货。”记者跟着员工顾喜民过了一把“客服瘾”,在“聚农e购”网站上解答顾客疑问。不一会儿,就有人下单买了10袋小米。

    “多亏了气象部门把产品挂到网上,还为我们联系客户,现在足不出户,小米也能卖出去!”顾喜民说。

     一箱箱小米打包入库,接下来会被销往全国各地。在中国气象局及当地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气象扶贫馆的电商平台为这里注入新活力,村民的日子也红火起来。

     次日19时 北京市民小李家中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小李为家人熬了一锅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这是在气象局朋友的介绍下,从“聚农e购”网站上买来的。打开“聚农e购”,搜索突泉县,映入眼帘的正是小李购买的四丰太和有机小米。

    灯火辉煌的北京,小李一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菜,一边聊着趣事。不知是谁喝了一口粥,尝着,刚好是家的味道。

一片茶叶的“网红”路

    这一天,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乌开村村民杨勇和老伴儿天不亮就出了门,他们要去自家分到的青钱柳古树上采摘新叶。

    这段山路并不好走,杨勇和老伴儿步行了三个小时,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前方自家分得的30颗青钱柳古树已近在眼前。

    青钱柳属落叶速生乔木,果实像一串串“铜钱”,从10月至次年5月挂在树上,每年农历三四月份,就是采摘鲜叶的最佳季节。青钱柳树木高大挺拔,有的高达30米,树干十分粗壮,几个人合抱才抱得拢。杨勇费力地爬上老树,一片片地摘下来,老伴儿在下面接住。

    杨勇一天可以采到10公斤到15公斤鲜叶,每公斤鲜叶收购价为24元到30元。一年下来,老两口靠卖鲜叶能增收1万元。

    据雷山县的茶农老张介绍,该县采取的是“3+2”模式管理青钱柳茶园,“3+2”指镇、村、组三级组织与青钱柳茶企业及茶农为利益共同体。

    杨勇和老伴儿把采摘好的鲜叶送往雷山县老倪青钱柳开发有限公司。此时,公司的厂房里,20多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包装车间正在进行的是制茶工艺的最后一道工绪——包装。

     这些新鲜的原叶都是当地老百姓一片片摘下来的,汇集到工厂后,经过古法制茶工艺与现代加工工艺相结合,通过高温杀青、揉捻、造型、烘干等各车间的通力合作,把青钱柳嫩叶炮制成干燥芽叶,再包装成茶包或礼盒,销往全国各地。

    一包包茶叶被运往特产商店、摆上超市货架。与此同时,“青钱柳生态茶”也入驻贵州农经网主办的“淘黔宝”,便于网上交易。

    1月10日,在农经网、县电商办与淘宝直播平台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新一年的扶贫产品促销——“雷山青钱柳网红推荐直播活动”正式在淘宝直播平台亮相,网红大V纷纷直播推荐农特产品——“雷山青钱柳茶”。

    “青钱柳芽叶制成的青钱柳茶,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防衰老等功效。”“雷山青钱柳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精心配方、高品质原料及均衡口感收获公众好评。”直播现场,摆放着古香古色的茶具和琳琅满目的茶产品,经销商为消费者讲解青钱柳茶的健康理念与历史文化,并提供试饮、试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现场细品一杯香茗,感受青钱柳茶的独特魅力。

    直播当天,在线观众高达95.8万人,随后销售预定单位持续增长。截至1月16日,线上累计销售4597单,成为实打实的“网红茶”,实现雷山农产品促销新年开门红。

    雷山县借助贵州农经网和淘宝直播平台开展的这次活动,通过电商促进农产品销售,充分发挥电商在产业扶持和帮助农民销售增收等方面的扶贫带动作用,使“农经网+农业+直播”创新扶贫模式初见成效。在2018年12月12日结束的淘宝“12·12”电商消费节系列活动中,雷山县人民政府荣获“中国社交电商消费扶贫示范县”称号。

    不仅如此,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难题也迎刃而解。自老倪青钱柳开发有限公司开办以来,直接解决当地贫困劳动力40人的就业问题,工人每月平均收入3000元,还吸引了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回乡就业,缓解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引发的社会问题。

    在“3+2”模式不断深入推行下,经过各方努力,青钱柳已成为雷山的一大品牌,带动了一方产业。如今,仅雷山县就种植了8万余亩青钱柳,并形成一条产业链,每年能为雷山县创造数千万元的财富。

    鲜桃谋得好销路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大庙镇东陵村,毗邻明太祖朱元璋修建的明皇陵,是李克强总理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这附近有一个占地100亩的残疾人水果扶贫基地,种植了白桃、油桃、水蜜桃等水果,解决了周边村民及8个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当下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一朵朵花儿争奇斗艳,预示着今年鲜桃要大丰收。安徽农网和凤阳县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基地,做完农事指导后,便与基地的工作人员提前谋划起了线上预售和鲜桃上市后的销售渠道对接问题。

    今年已经是安徽农网“爱农帮”与当地气象部门对残疾人水果扶贫基地进行定向帮扶的第四年,自2016年起,他们为基地送技术、送服务、找销售渠道,并依托“聚农e购”电商平台在线上进行推广和销售,实现了气象为农“种管收销”全过程的服务闭环。每年6月是鲜桃上市的时节,基地总是一派忙碌景象——运输货车一辆辆开进来,工作人员把鲜桃一筐筐运出去,游客穿梭在桃园里自由采摘鲜桃……可在2017年,东陵村的鲜桃滞销,差一点烂在地里。

    2017年6月,70多岁的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陈冠玉,望着基地丰收的10万斤白桃和油桃,发起了愁。

    果园迎来丰收,本是让人开心的事,可陈冠玉却一点都笑不出来。当初开辟果园,他的精力全部放在品种选择、技术管理、争取政策和就业帮扶上,并没有提前拓展市场渠道。之前的几年,由于产量不高,桃子一般在本地就被消化掉了。可到了第三年,丰收的10万斤鲜果着实让人措手不及、喜忧参半。销售能力有限,来此游客不多,大量水果无人问津。为了给桃子找销路,陈冠玉和农户找来几辆大货车,将成熟的桃子拉到上海、常州等地销售。不料南方普降大雨,导致桃子滞销,最终只得降价销售,除去运输成本,根本没有挣到钱。

未标��?1.jpg

在鲜桃成熟季,安徽农网“爱农帮”工作人员经常到残疾人水果扶贫基地帮助采收。

    “凤阳县大庙镇10万斤鲜桃急寻卖家……”2017年6月16日,一条滞销信息出现在安徽农网公益帮扶平台“爱农帮”的屏幕上。在确认真实性后,“爱农帮”迅速发布供应信息,并联合媒体共同发声。滞销信息的微博阅读量就超过20万次。当晚,“爱农帮”在网上发起“公益助农自驾采摘”活动,100余人报名。“聚农e购”在首页将“东陵村爱心鲜桃帮扶认购”的专题挂了出来,采用电商代销、果树认购、爱心企业定向采购等方式进行扶持,并向全省生鲜采购商、大型“商超”、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爱心宣传推广。当天便销售出6000多斤鲜桃。

    随着滞销信息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单位给陈冠玉打来电话询问价格,或者带着亲朋好友来桃园采摘。当地的连锁超市也与陈冠玉达成协议,每天采购5000斤。此外,湖北、江苏等地客商也在与扶贫基地商量合作事宜。

    如今,“爱农帮”联合“聚农e购”开展果树整棵认领、送农业科技下乡等活动,为水果基地持续不断提供品牌打造、电商扶持、包装物流、渠道拓展等深入服务。

(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谷星月、吴然、贾辰、姚东良、吴放、杨承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