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基层一线  正文
界首市芦村镇“扶贫驿站”成为脱贫路上的“金拐杖”
【字体: 】【2019年03月13日】【责任编辑:泽原】【阅读:418 次】

  “我这样算是半截老婆子了,上有老、下有小,出不了门进不了厂,一年四季围着锅台转;两个小孩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读高中,整天价都是张嘴要钱的。”界首市芦村镇穆小庄的50多岁的脱贫户程连英谈起前两年的“一把辛酸泪”惆怅连连,“自从跟着孙苏影这个‘摇钱树’,每个月最低也有3000元,旺季时能拿到5000多元呢,我家在去年就主动申请脱了贫。

  程连英口中的“摇钱树”就是该镇穆寨村东头的“扶贫驿站”、永盛服饰公司创办人孙苏影。浑身透着精明干练、40多岁的孙苏影手指着在“打模板”的老公笑着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我也是过过‘逼上梁山的苦日子’;那时候的事不能提,公婆年纪大、常年不断药,他家穷的别说家用电器,耗子在俺家就饿的吱吱叫。”孙苏影望着家徒四壁的“破院落”,狠心撇下一对嗷嗷待哺的儿子 ,与丈夫一起背井离乡到杭州一家服装厂务工 ,凭着略有缝纫功底、灵巧的双手和吃苦耐劳的韧劲,“十年磨一剑”的孙苏影就成了车间里100多号人眼中的“师傅”; “苦心人、天不负”,两口子20年卧薪尝胆式的打拼也着实掘得“一桶金”。

  “金窝窝、银窝窝,赶不上自家的狗窝窝。”、“树高千尺总要叶落归根”;尤其是春节“候鸟式”探家期间,看到村里人“拖家带口”搬家式外出拼搏时,在外漂泊20多年的孙苏影就像看到自己年轻时的“身影”,萌生出一种“心在家安放的意念”,尽自己微薄之力带动十里八村的姐妹们“家门口”创业。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2016年10月,孙苏影主动与杭州方面的负责人沟通“来料加工”意向,并赢得对方的赞许和支持;恰逢该镇脱贫攻坚提出“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有利时机,镇村主动牵头联系场房地块并政策性支持启动资金18万元,后期注入奖励性资金10万元。

  “这个冬天不再冷”,2017年初,一座前期投资200多万,占地600多平方,82台缝纫机械的流水线,固定带动20多户贫困户的永盛服饰“扶贫驿站”在该镇穆寨村口开张了。

  “小荷初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年来,该扶贫驿站已带动像程连英这样的1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稳步脱贫。“就业一人、全家脱贫,扶贫爬坡路上咱给她送根拐杖,咱不仅让她吃饱饭,更要让她们全家吃好饭;我还要带动更多的姐妹们腰包鼓起来、腰杆子硬起来,顶起家庭的半边天!”孙苏影乐呵呵地说。

  ( 来源:界首市芦村镇信息站  作者:李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