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基层一线  正文
寿县炎刘镇驻村帮扶干部夏军同志典型案例
【字体: 】【2019年05月10日】【责任编辑:萍萍】【阅读:2452 次】

  时值2018年初,再过几个月,儿子要高考了,刚刚圆满完成两年信访工作的夏军,想着一定要好好陪孩子度过这段备考时光。然而,人事处与他的一番谈话让他心里颇有些不平静。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自2014年开始,省教育厅定点帮扶寿县炎刘镇李桥村,此次,厅里拟选派他担任驻村帮扶干部。家有考生,爱人出差频繁,可是,谁家里不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吗?唯有克服。有着20年军旅生涯的夏军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到村里挂职,为扶贫攻坚奉献一份力量。

  一年来,夏军同志坚持吃住在村,扎根基层,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事业,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以全面脱贫为目标任务,深化脱贫攻坚与落实乡村振兴计划紧密结合,让教育振兴走在前列,与建设美丽乡村深度融合,健全脱贫巩固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效稳健可持续。通过大家携手努力,李桥村发生了新的变化,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聚焦党建扶贫,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2018年12月,新建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办公楼正式启动,这是党员群众盼望已久的大事。李桥村由原来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39个村民组,1426户,人口5937人。党总支下辖5个党支部和12个党小组,共有214名党员,每次开党员群众大会,走廊过道到处都站满了群众,村党员活动室标准化建设一直不达标,这是村“两委”班子最头痛的事。夏军一来就针对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标准化建设、村务透明化、工作制度化着手,启动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办公楼建设,完善并健全了《村“两委”议事规则》等多项制度,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发挥村党组织在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了村党组织体系。2018年8月 “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新进的三名年轻干部充实加强了干部力量,这为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近年来全村始终保持和谐稳定,全年无一起信访事件,被称为“稳定村、放心村”。

  聚焦产业扶贫,强化“四带一自”效应

  2018年9月14日《中国教育报》登载:村里农产品“直通”高校餐桌——安徽省教育厅扶贫队建绿色通道助农民脱贫。李桥村村民李泽松说,以前从未想过自己能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从维持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为继到年收入近6万元,安徽省教育厅扶贫队驻扎在村里以后,李泽松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明确产业扶贫方向,夏军通过多次调研,坚持以提升产业扶贫为抓手,结合单位的资源优势,最终决定将“农校对接,产业扶贫”作为主要突破口,不断强化“四带一自”带动效应。首先就是推行“农校对接”基地带动模式。2017年引进安徽华皖绿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村投资建设“农校对接”扶贫示范基地,收效显著。在此基础上,2018年扶贫工作队积极协调政府投资70万元修建水泥路等基础设施,年底公司再次投资180万元先后与淮南市八公山“黑斑蛙”养殖基地以及连云港马亮家庭农场“豆虫”养殖基地开展合作,打造高附加值养殖产品。初步形成了“黑斑蛙”“豆虫”养殖,火龙果、金果梨、石斛、苗木、蔬菜种殖等产业新格局,有效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一村多品”。而基地常年生产的各类蔬菜、水果、水产、家禽等绿色无公害食品以及种养殖的农副产品,都长期“直通”安徽部分高校食堂,真正实现了教育扶贫农校对接。

  李桥村主导产业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家禽养殖。为何不将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养殖业,推行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呢?夏军联系了江苏和佑瑞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极力推进该公司与本镇的几家农业大户合营,着手组建“寿县福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为江苏和佑瑞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订单式销售。2018年6月基地开始动工,投入项目资金2000万元,建设面积3万平方米,预计养猪2万余头,鸡鸭鹅5000余只,年产值1500万元,年创净利润200多万元。今年二月,养猪场已投栏5000余头猪苗。此举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带动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种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当地贫困户就业20余人,得到村民们一致好评。

  村里近年来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产业、光伏发电项目。为落实县扶贫政策,打造“一村一品”,村里扭转1400亩土地种植苗木,公司投入资金1500万元,年产值500万元,安排46名贫困户务工,人均增收8000余元,村集体增收7.6万余元。村里现建设户用光伏电站15座,受益15户,户户联建4户,建设村级光伏电站2座,实现产值5万元,贫困户受益57户。夏军十分清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工作队在他的带领下,鼓励并帮助本村群众成立4家合作社,大力扶持合作社发展,以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今年以来,通过“公共服务体系集体经济+企业+贫困户”的种植养殖模式,着力提高贫困户养殖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和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资金,带动他们自身发展。截至目前,李桥村畜禽养殖逐渐规模化,现有养鸡鹅、养猪、稻虾共养、淡水鱼养殖等大户10余户。

  聚焦教育扶贫,打造“炎刘模式”升级版

  “扶贫不是单向的给予,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拔穷根,在行动上创收益,这样的扶贫方可持续。”安徽省教育厅驻村扶贫干部、李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夏军说。夏军到村里扶贫,首先关注的就是教育。他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先后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新建吴桥小学教辅楼1座,增加功能教室6个,建设教室周转房10间,学生食堂1个,建设全塑胶操场、篮球场各1个。在村小硬件得以改善的同时,夏军又积极联系蜀山区南岗小学与炎刘镇吴桥小学开展结对共建,充分利用合肥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两校教学一体化工作,狠抓内涵建设,实现贫困村学校“教学水平城市化,素质教育现代化”。今年,他又争取单位资金42.68万元,着重打造吴桥小学“智慧学校”的建设。在农村学校生源普遍萎缩的大背景下,吴桥小学实现了学生数的逆增长,在校学生由2014年的127人增加至164人。

  夏军还想办法为贫困学校的孩子们搭建多元化平台。2018年暑假,他联系加拿大女王大学One to More公益组织的6名留学生到炎刘镇吴桥小学和广岩小学开展公益支教活动,为乡村儿童提供一个感受和体验世界多元化的平台,培养孩子们的国际化视野。此外,留学生们对吴桥小学的校园图书室进行改造以及图书捐赠,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阅读环境,他们拍摄的微视频作品《留学生支教到村小》荣获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省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省属和中央驻皖单位驻村帮扶工作图片微视频展“三等奖”。春节刚过,大学生们又早早地联系了夏军书记,要求继续到炎刘来开展支教活动,并联系一家加拿大华人企业对贫困学校进行捐助。孩子们听说今年还能见到那帮大哥哥大姐姐们,个个都喜笑颜开。

  自2015年至今,淮南师范学院择优选派了七批共240名大学生,在炎刘学区9所小学开展顶岗支教扶贫活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改善了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的现状,提升了贫困地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被总结提炼为“大学校与小学校,大学生与小学生”多方共赢的教育扶贫“炎刘模式”,先后被多家中央、省市媒体报道。2018年7月《中国影像方志 —走进寿县》栏目组,对此活动还进行了专题纪实拍摄。夏军来到村里后,继续做好联络员和协调员,确保各项帮扶措施、干部包户工作落实到位。2016年以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先后12次到村走访慰问,其他厅领导共到村走访慰问23次,机关各处室和事业单位共到村走访慰问450余人次。共安排干部323人,对口帮扶扶贫户92户。下一步他将继续利用好帮扶单位资源,为炎刘镇扶贫攻坚做点实事。开展好炎刘镇乡村基层干部业务知识、贫困户劳务就业和农业实用技术进行培训;与合肥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对接,邀请蜀山区教育局名校名师对炎刘学区中小学开展城乡学校教学、教研、教改结对帮扶送教下乡等活动,打造“炎刘模式”的升级版;建立1个公园式的农村文化休闲广场;组建2-3个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团体;完善农家书屋设施,充实文化场所服务项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尚,形成文明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

  一年多来,他开拓进取,踏实工作,真情付出,真心服务,树立了帮扶干部的良好形象。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同事的关心与帮助、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更是令他欣慰,孩子也已进入了大学读着心仪的专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着李桥村显著的变化,夏军喜在心中。近期喜讯频传:村党总支被评为“优秀党组织”,驻村扶贫工作队被评为“淮南市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他个人在第七批选派干部帮扶年度工作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家庭也被授予2018 年度安徽省“最美家庭”称号。然而,夏军深知:丝毫不可懈怠,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

( 来源:寿县炎刘镇扶贫办 作者:马道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