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基层一线  正文
舒城县汤池镇:芦笋又露尖尖角 助力乡村产业旺
【字体: 】【2024年03月15日】【责任编辑:】【阅读:737 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舒城县汤池镇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培育芦笋特色产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今日,走进汤池镇方畈村芦笋种植基地,种植户方德余带着农户正忙着采摘、整理和包装新鲜芦笋,准备批量销售。一根根形似“绿色毛笔”的芦笋,“书写”着增收致富的新传奇。

  “我们从三月头开始采摘,目前已经采摘了2吨,今年预计能采收15到20吨左右,价格和往年也差不多,1公斤8元,收入将近10多万元!”方德余说。

  方德余是方畈村村的种植大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芦笋营养价值高、健康无公害、市场前景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于是便产生了要把芦笋种到方畈村的想法。想致富就要有胆识,敢创新,肯吃苦。2012年初,方德余承包流转200余亩土地,成立舒城县东升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修建100余座钢架大棚,率先在村里开启了芦笋种植之路。

  “芦笋是一年种、多年生的作物,种一茬就能收十年左右,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公认的保健蔬菜,有‘蔬菜之王’的美誉,耐轻度盐碱,耐寒、耐旱且温度适应性强,特别适合我们本地种植。”对发展芦笋种植,方德余介绍说:“今年我们采摘方式有所改变,前几年一年采摘2期,今年我们准备采一期,让芦笋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到明年出芽的时候,出的芽比较多一点,带来的效益也会更好。”

  每年采收芦笋时间周期长,采摘芦笋需要大量劳动力,方德余为帮助村民增加收入,让他们来基地务工。在他的带领下,小小的芦笋让村民们“钱袋子”鼓了起来,芦笋也成为该村兴乡富民的增收产业,现已达到120余亩。

  “我们已经干了20多天了,在这个地方剪芦笋就很方便,既能照顾上老人也能带上孩子,一天100块钱,对于我们这些出不去门的老人是很大的一个收入。”务工群众胡秀琴说道。

  现如今,基地内的芦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方畈村种植的芦笋不仅喜获丰收,还不愁销售。采摘回来的芦笋经过挑选、捆扎、削根、装箱等一系列整理加工,销往合肥、芜湖等地,几天后便成为远方客人口中的美味佳肴,这样既解决了销售的难题,同时也能为周边农户提供“家门口“务工的机会。采摘季节,赋闲在家的农户都会来基地务工。正在忙着分拣芦笋的方贤德说到:“在芦笋收获季节,需要劳动力较多,每天都需要有10余名农户在基地务工。”

  种植芦笋不仅是方畈村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汤池镇党委、政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今后该镇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转型,本着“产业多元化、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原则,真正实现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 来源:舒城县汤池镇信息站  作者:廖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