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江淮要闻  正文
太湖:特色油茶种植 助力农民增收
【字体: 】【2009年07月21日】【责任编辑:方格】【阅读:1572 次】

    眼下正值油茶树开花季节,走进百里镇共和村800 余亩的优质高产油茶生态示范基地,只见那漫山遍野、一望无垠的油茶树,就像一块块墨绿色的翡翠,镶嵌在村前屋后、山头地坡。看着树上开满的油茶花,当地的老百姓高兴地说,这是他们的“摇钱树”。

    安徽省太湖县坚持将油茶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发展,强力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现已在全县发展油茶5 万亩;初步建立起“育苗—基地—加工”的产业链条,实现了油茶从育苗、种植到粗加工、精细加工的突破。油茶的产业化,不仅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同时还绿遍了山岗,保护了生态。

    政府引导实施油茶产业化

    太湖县位于油茶自然分布区的北缘,历来就有种植油茶的传统。早在2001 年,县委县政府就组织林业、科技部门将油茶产业化作为扶贫项目来实施,在城西、新仓、晋熙等地建立丰产速成示范基地600 多亩,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在全县15 个乡镇栽种油茶1.5万亩。

    在深入了解油茶的市场行情后,又将油茶作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重点推进,掀起了油茶产业化发展的高潮。县农委、林业、科技等有关部门制订了产业化发展的规划,县里拿出100 万元专项资金,对农户发展油茶实行“以奖代补”,每亩油茶补助100 元。为鼓励农民发展油茶,有的乡镇还挤出资金,奖励农户。林业、科技部门的技术人员对15 个乡镇进行分工包片,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县林业局还依托省林业厅、省油茶协会、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院等技术部门,编制油茶发展中长期规划,多次邀请专家到太湖为林农举办专门培训班。如今,全县已拥有油茶面积5 万亩,成为皖西南地区油茶种植面积较大的县份之一。

    社会力量参与广栽“摇钱树”

    在发展油茶的过程中,太湖县还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油茶产业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已有10 多家个私企业和近百位外出务工有成人员回乡进行林业开发,承包荒山,实施造林。多的面积达到5000 亩,少的也有200 亩。在荒山上,他们种植的80% 以上是油茶。天华镇在外打工的青年汪福建回到老家,承包了当地曹家山1000 多亩荒山,全部种下了油茶,现在,那里的油茶已经挂果。

    要推进产业化,油茶育苗是个不小的问题。为此,县林业、科技部门主动出击,因势利导,适时在县内建立种苗繁殖基地,有效地降低了发展油茶的生产成本。百里镇詹长生等四人看到油茶发展的效益,注册成立华源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门培育种苗。公司成立以来,投资3 万元引进了油茶胚芽嫁接技术,并请来外地的油茶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投入资金145 万元在共和村建立起800 亩的优质高产油茶生态示范基地,向农户无偿地提供技术和油茶种苗帮助,与当地300多农户发展订单油茶园425亩,改造低产茶园500亩。目前,该公司已先后从林业科研所和湖北、江西、舒城等地引进新品种25 个,分别在共和村和徐桥镇新丰村建立起两个油茶优良品种采穗圃。现在,公司可年产种苗500 万株,成为全省最大的油茶育苗基地。公司还积极推行容器育苗技术,在县开发区建成了一条轻型基质无纺布容器生产线。至此,已形成了以华源公司为主、县苗圃为辅、林科所为技术依托的油茶育苗供应体系。

    政企联手打造油茶品牌

    油茶籽加工成的茶油,是健康绿色食用油,在国内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行情十分看好。因此,茶油的加工与生产无疑就成为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早在几年前,县有关部门就引进技术,鼓励北中镇农民兴办精制茶油加工厂。茶油一度成为人们的抢手货,特别是历届山货节上,茶油供不应求。随着油茶面积的不断扩大,原企业规模过小,加上受技术、资金所限,其产品与消费者的要求还有些差距。通过招商引资,在县委宣传部与寺前镇的大力引荐下,看到太湖油茶资源丰富,一外地客商投资6000 万元新建了山里郎茶油制品公司,并落户县开发区。该公司一期工程新建厂房1500平米,引进国际一流的茶油生产设备,在安徽农业大学、省茶油协会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公司已正式投产,年产高档精制茶油3000 吨以上、高附加值产品15000 吨以上。该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兴现了“油茶籽不出山、粗茶油不出县、精油出国创品牌”的目标。

(  来源:太湖农委  作者:李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