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江淮要闻  正文
电商企业“搭桥”,金寨创新城乡“结对子”扶贫方式
【字体: 】【2016年10月18日】【责任编辑:于梅】【阅读:1914 次】

  38岁的合肥商人朱永祥决定在农村帮个“穷亲戚”。前些日子,他从朋友口中得知,金寨县推出名为“乡亲计划”的互联网扶贫模式,不由眼前一亮:“帮扶人提供资金,贫困户提供农产品,以此进行等价交换,这个活动有意义,我一定要参加!”

  事实上,这个凭借钢材起家的老板,早就有“做点慈善”的想法。他关注过电视上的捐助节目,也看了不少朋友圈里的“轻松筹”,但总感觉无处下手。“有些是假的,有些你捐了钱也不知道用到哪里去。”在朱永祥看来,“乡亲计划”的一对一模式,不仅能和贫困户建立直接联系,还不会让他们产生“被施舍”的不适感,“经过活动组织方对接,我已经把油坊店乡西莲村瓦庙组贫困户陈之银确认为帮扶对象啦!”10月10日,朱永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热情地介绍。

  作为“乡亲计划”的发起人,该县上街去网络公司负责人潘孝明称,他的灵感来源于“乡里乡亲”这句俚语。 “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指邻里关系密切、互相帮扶,我们把它延伸了一下。”他解释说,“乡亲计划”是针对那些愿意帮扶农村贫困户的个人、家庭、企业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该计划不采用以往直接捐钱捐物的方式,而是另辟蹊径,让有意向帮扶的人出钱购买农户的农特产品,“这既尊重了贫困户的劳动,又摆脱了过去扶贫的居高临下之感。”

  从事扶贫工作20多年的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局副局长时培甫也忍不住为这个想法“点赞”:“通过买卖的方式让施助者与被帮扶人平等对话,甚至还能产生情感上的互动,这就是给城里人找个‘穷亲戚’嘛!”为了支持计划落地,该局从全县所有贫困户中筛选了一批“品德良好、有劳动能力且有强烈脱贫意愿”的建档立卡户,并将名单提供给组织方。

  “拿到政府推荐的贫困户名单后,我们联系了当地的村书记,通过他们再次筛选并结合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首批30人的被帮扶名单。”项目负责人潘婕介绍,他们根据每户的状况,结合当地种养特色,制定了黑毛猪、土鸡、茶叶、蜂蜜、大米等生产方案,并整理出相应农户家庭情况和产品信息,打包录入公司网络平台。

  “我们在平台上设置了五千元到三万元不等的帮扶方案,帮扶人可直接在平台下单支付。”潘婕说,帮扶人根据自己帮扶的金额,会按月或按季获得农户生产的等价农产品。此外,他们也可以通过客服直接与公司联系,定制自身需求的农产品。“所有订单由我们统一收购,进行卫生安全检测,再按单号分类打包通过物流邮寄。”她说,目前该系统尚在测试阶段,还未正式上线,“但首批贫困户已经对接了各自的帮扶人 ”

  参与该项目的贫困户脱贫后怎么办?在潘孝明的计划中,无论帮扶人是否继续与村民“结对”,未来他们都将组织名单中的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并将其纳入公司电商平台的农产品供货系统,“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让他们实现订单化生产,从而增强其自身持续造血能力,确保这种帮扶模式的可持续性。”

  “‘乡亲计划’既是电商扶贫的新模式,也是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有益尝试。”时培甫表示,下一步他们也将大力推广该计划,让全县更多贫困户受益。

(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作者:王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