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基层一线  正文
舒城县庐镇乡:脱贫后带领贫困群众一起发“牛财”
【字体: 】【2020年11月04日】【责任编辑:泽原】【阅读:464 次】

  在舒城县庐镇乡大桥村一个叫陈老的村民组里,返乡创业的贫困农民陈运国建起了黄牛养殖场,脱贫后不忘乡邻,带领当地贫困群众一起发“牛财”。

  10月28日,我们在大桥村委会主任盛祥水的陪同下,慕名到此采访。在陈老村民组,一中年男子正忙着打理自己的养殖场,村主任对我说,他就是陈运国师傅。今年48岁的陈运国在外闯荡多年,当过建筑工人,在企业上过班,回乡创业一直是他的梦想。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瞄准了土黄牛肉紧俏市场,找准了黄牛养殖这个产业扶贫项目,回到家乡发展养殖,他的养牛致富路也就此开启。

  自2018年春开始,陈运国夫妻将历年务工收入、亲友相助和政府补贴拿出来,建起了150平方米的牛圈,又向村民组里的贫困户流转了8亩土地,种植青饲料、玉米、黄菊牧草,精心饲养起黄牛,目前,他的养殖场里的黄牛已从原来的8头发展到了28头。其中繁殖母牛2头,牛仔25只,种公牛1头。去年黄牛出栏12头,每头土黄牛产值22000元,净利润10000多元,仅仅养牛一项,年利润12万多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我曾经是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家中有夫妻儿子三人生活。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乡包村领导、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联系人和村两委领导,多次到我家了解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落实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许多帮扶措施。乡村领导得知我有祖传的养牛经验和技术后,因户施策为我家制定黄牛养殖计划,落实黄牛养殖产业扶贫资金5000元,去年我儿子上大学落实了教育扶贫3000元补贴,今年帮我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建牛棚、购置牛仔、牧草种子及养殖设备,鼓励我外出参加培训,学习黄牛养殖新技术,从而解决了我的养殖资金、技术难题”,陈运国喝口茶接着说,“土黄牛是山区乡特有的黄牛品种,是用山区的芭芒、野草、山芋藤、花生胡、稻草、山芋渣、南瓜等农作物秸秆饲喂长大的,不吃精饲料和添加剂。土牛肉煮出来的味道比外地的水牛肉好吃,亲朋好友聚会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黄牛肉。”说起他家的黄牛养殖,围观的村民抢着介绍,赞不绝口。

  据陈运国介绍:“黄牛逐渐多了以后,夫妻两人就管理不过来了,我就找人来帮忙管理,还要找人来种植牧草、长年收购农作物秸秆,我首先想到的是和我一样贫困户,能帮一把是一把。”

  对于未来的发展,陈运国心里早已有了自己的规划,他打算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流转更多土地,种植更多的牧草,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和父老乡亲一起发“牛财”。

  “等这批黄牛卖出去赚到钱以后,我再逐步扩大养殖场规模,聘用贫困劳动力就业,以在山头散养为主,保持土牛肉品质。到时候带动周边居家贫困户一起做,带领大家一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从陈运国务实的语气和坚定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山村群众产业扶贫和稳定脱贫的希望。

  ( 来源:舒城县庐镇乡信息站  作者:程舒平 詹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