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分析评论  正文
采访手记:坚定走出贫困锅底
【字体: 】【2017年12月17日】【责任编辑:方格】【阅读:2286 次】

    这里,木秀于山,山连着山,山套着山,在山谷中深吸一口空气,顿觉沁透心脾,安徽省岳西县就蛰伏在大别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

  美丽生态赶不走“贫”魔,似乎成为一种千年不变的法则。岳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5.55%,动植物达到2160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样的资源禀赋,这样的水土生态,千百年来,山区勤劳的百姓就是摆不脱一个“贫”字。

  岳西县委书记周东明感慨,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懈努力,百姓贫困的面貌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直到1985年,岳西仍然是大别山片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县份之一。当时,岳西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贫困县,绝对贫困人口24.7万人,贫困发生率72.3%。长期以来,“松当灯,椒当盐,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是这里百姓深度贫困的真实写照。

  贫困,特别是深度贫困,仍然是压在岳西老百姓心头的一块石头,共产党人的决心和意志就是要搬掉这块石头。创设扶贫新机制,精准扶贫一根竿子插到底,岳西深度贫困的面貌终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美丽生态产业成为驱走“贫”魔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36367户110473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6923户1711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0.52%下降到2016年的4.73%。

  机制一活天地宽,扶贫机制创设带来的农业农村变化,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战胜贫困的勇气和动力。在岳西,脱贫支撑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容错免责机制,一系列的扶贫机制创设,就是拨亮贫困户“心灯”的银针,为决战深度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永春表示,创设脱贫攻坚机制,贫困户决战贫困的“心灯”,越挑越明,越拨越亮。

  坚定走出深度贫困锅底,精准施策,精准发力,需要一锤接着一锤砸。可喜的是,作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革命老区大别山群众和干部凝心聚力,聚焦精准扶贫,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加大组织力度,脱贫攻坚走出了新路子,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收入低等深度贫困情况正在逐步好转。

(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高云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