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徽农网首页 > 乡村旅游 > 乡村旅游 正文

站内搜索:

米酒 “补露”

2021/9/7 8:28:49 责任编辑: 萍萍

  白露养生,俗称“补露”。从前,民间很看重白露前后的养生,龙眼、乌骨白毛鸡、番薯、白露茶等都可作为补露品,而在苏浙一带,白露时节通常会酿白露米酒。

  据传,古人喜欢用露水酿米酒,尤以白露当日采集的荷花上的露水为佳,酿成的酒就叫“秋白露”,甚为珍贵。今人便不复这样讲究了,但白露到了,米酒还是要酿的。米酒又称酒酿、醪糟、甜酒等,旧时叫“醴”,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入酒曲酿制而成。米酒是根霉菌和酵母菌共同作用的结果,根霉菌繁殖过程中会分泌淀粉酶,此酶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能力,这就是米酒有甜味的原因,而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又被酵母菌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如此,造就了米酒的独特风味。

  米酒的酿制工艺不算复杂,江南地区,很多家庭主妇均掌握了此项技能。每年入秋入冬,必须好好酿上一缸米酒,供家人亲戚享用。米酒甘甜醇美,温热不燥,酒精含量又极少,实为滋补良品,深受人们喜爱。

  酿白露米酒,最好用山泉水或井水。早前的农村,白露节气前后,挑山泉水的突然就多了,几个晃着水桶的人在半路遇见,张口就问:“酿米酒吧?”满脸的惺惺相惜。同路的,还要聊聊酿酒心得,哪种酒曲好,水加多少适合等。有好水还得有好米。此时正是江南收获季,取当年的新糯米酿制米酒,不但口味好,还有庆祝丰收的寓意。

  糯米需提前浸泡,浸泡几小时甚至一整夜,而后倒入蒸笼,用大火蒸。灶膛火光熊熊,锅上白雾缭绕,锥形的竹编蒸笼盖如山尖隐没于雾霭中。米香味不管不顾地弥散开来,空气中飘了一丝甜味。糯米蒸熟后,摊于竹席子或其他面积大的地方“纳凉”,待温度降得差不多,倒进酿酒的小缸里,再细细密密地撒上已被碾成粉末的酒曲,边撒边搅拌,尽量将糯米饭和酒曲混合均匀。这一步要注意,糯米得凉透再拌酒曲,否则酿制的酒容易发酸。最后用手压实,中间留个洞,以便观察酒酿的发酵程度。为保证发酵所需的温度,小缸先以竹筛子为盖,后覆上旧棉被,像孵什么宝贝一样。

  在此期间,大米中的营养成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产生特有的口感和香味。几日后,酒香藏不住了,香得满屋子都是,这时候,就可以“下水”了。山泉水烧开,晾凉,慢慢注入已经发酵的酒酿里。都说一斤糯米一斤水,意思是,按照这个比例酿出的米酒浓稠醇厚,是上品,但有些人家嫌度数高了点,会根据自家的状况适当调整,比如,调成一斤糯米两斤水。根据米酒的发酵状况,“下水”可一次完成,也可分两次,全凭酿制者的肉眼所察而定。酿酒绝对是个技术活,经验非常重要。

  “下水”后,还是要盖好筛子和棉被,让微生物继续好好发酵后才算成功。这是真正原浆酿造的纯手工米酒,乳白色,半浊半清,醇香扑鼻,富含多种氨基酸、麦芽糖、维生素等,营养价值很高,相比其他酒类,其赖氨酸含量更是高到罕见,它甚至得了个“液体蛋糕”的称号。

  白露是入秋的第三个节气,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天转凉,寒生露凝,也是饮食上的一个转折点,应尽量减少寒凉食物入胃,多食温热之食,以养润暖胃、补血补气,而米酒温中含热、利寒气散发,恰恰符合了此点。

  米酒作为“补露”妙品,适量饮用可健脾开胃、舒筋活血、强身健体,若煮酒时加上红糖、枸杞、干桂圆肉或鸡蛋等,更能锦上添花。

(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虞燕 )


【字体: 】【 打印 】【关闭此页


安徽农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安徽农网”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农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
   转载、摘编和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农网”。如有违
   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省气象台”或“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的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产品,
   未经气象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转载、摘编和发表。如有违者,气象部门将依法追究
   其法律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徽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根
   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④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安徽农网联系。

※ 联系方式:电话:0551-2290197 传真:2874926
   ahnw@mail.hf.ah.cn ahnw@ahagri.com